首页 人才培养 本科教育 新闻动态 详细

审核评估系列知识问答2

发布时间:2024.09.30
字号:

1.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决破除五唯(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顽瘴痼疾,扭转不科学教育评价导向,确保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推进评估分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推动高校积极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建立健全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引导高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新一轮审核评估基本原则是什么?

  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遵循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推进改革、坚持分类指导、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方法创新五条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构建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的评估体系,加强对学校办学方向、育人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审核,引导高校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二是坚持推进改革。紧扣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主线,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以评估理念引领改革、以评估举措落实改革、以评估标准检验改革,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三是坚持分类指导。适应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需求,依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实施分类评价、精准评价,引导和激励高校各展所长、特色发展。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建立问题清单,严把高校正确办学方向,落实本科人才培养底线要求,提出改进意见建议,强化评估结果使用和督导复查, 推动高校落实主体责任、建立持续改进长效机制,培育践行高校质量文化。

  五是坚持方法创新。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度挖掘常态监测数据,采取线上与入校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明察与暗访结合等方式,切实减轻高校负担,提高工作实效。

 

3.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程序有哪些?

  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程序包括以下六个部分:

  (1)评估申请。高校需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选择评估类型和评估时间。

  (2)学校自评。高校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审核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主体责任,按要求参加评估培训,对照评估重点内容和指标体系,结合实际和上一轮评估整改情况,制订工作方案,全面深入开展自评工作,形成《自评报告》并公示。

  (3)专家评审。此过程又包括线上评估和入校评估。评估专家统一从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库中产生,人数为15—21人。采取审阅材料、听课看课、线上访谈、明察暗访等方式进行线上评估,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提出需要入校深入考察的存疑问题,形成专家个人线上评估意见。专家组组长根据线上评估情况,确定5—9位入校评估专家,在2—4天内重点考察线上评估提出的存疑问题。综合线上评估和入校评估总体情况,制订问题清单,形成写实性《审核评估报告》。

  (4)反馈结论。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分别负责审议《审核评估报告》,通过后作为评估结论反馈高校,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5)限期整改。高校应在评估结论反馈30日内,制订并提交《整改方案》。原则上,高校需在两年内完成整改并提交《整改报告》。

  (6)督导复查。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以随机抽查的方式,对高校整改情况进行督导复查。

 

4.新一轮审核评估在方式方法上有哪些创新?

  新一轮审核评估创新评估方式方法,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评估流程、实现一校一案、强化多元评价、落实减负增效。

  一是增加线上评估环节,优化评估流程。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行线上与入校评估一体化设计,充分发挥线上评估考察优势,做全做深线上评估、做准做实入校评估,线上评估与入校评估相结合,让评估流程优起来

  二是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实现一校一案。两类四种评估方案中,模块化设计定性指标、弹性设置定量指标,设置必选 项和可选项,兜底线、促特色,尊重学校自主选择权和专家专业裁量权,与学校一起制定个性化评估考察方案,实现一校一案,让组织实施选择权落下来

  三是注重常态化资源运用,落实减负增效。深挖常态监测数据,充分利用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以下简称国家数据平台)和年度就业质量数据生成数据报告;精简入校评估专家人数、天数、环节;免于评估考察已通过教育部认证(评估)并在有效期内的专业(课程);多措并举避免重复工作,让评估负担减下来

  四是丰富评估视角,强化多元评价。构建了 “1+3+3”校内外多维立体综合评价体系,分别从常态资源、学校、教师、在校生、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等多元多维视角进行评价,让评价体系立起来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