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 | 回望“新新”向荣的2024年
新体系

交流互鉴、共谋发展。11月29日,承办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公立医院“一院多区”管理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研讨会,着力推进“一院多区”布局下的整体化设计、一体化打造、同质化管理和差异化发展,力争实现1+1>2的效果。

充分发挥学科、技术和管理优势,赋能基层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12月17日,举行医联体大会,20家医疗机构与我院现场集体签约,目前医院共有医联体单位27家。
以远程医疗助力分级诊疗落地,现有远程医疗协作网医疗机构158家,覆盖重庆市36个区县,辐射至川、藏、新等地,实现了远程医疗“平台-网络-服务”三个维度的高效协同。

新趋势
今年,医院开展新技术127项,国际首例技术2项,近五年共开展国际首创技术9项。

加强临床专科建设,新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总数达23个,居国内前10位。今年新成立风湿免疫科,将胸外科和心脏大血管外科、急诊医学科和重症医学科分科设置,获批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挂牌5个市级专病诊疗中心和10个院级专病诊疗中心。

构建医检互认体系,10月,利用跨省远程网络将市外影像数据上传至重庆市医学影像云中心,实现了西藏昌都患者在“渝悦·医检互认”应用中调阅既往检查资料。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周刊》栏目以《医“惠”进行时》为题对我院医检互认工作进行了报道。

2024年,医院开展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超过1200例,居全市第一;近年来,累计开展达芬奇机器人手术6693例。




8月19日,第七个中国医师节,为表彰在临床工作和患者服务中表现优异的医师,医院评选了“十大卓越名医”和“十大青年名医”,在全院营造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氛围,激励全院医师再创佳绩。

今年,医院获批重庆市高校一流本科课程5门、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个;获批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重庆市教育综合改革第十批试点项目、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特色优势专业群。

传承西迁精神,砥砺奋进情怀。10月15日,医院举行了1957年建院以来的首届荣誉离退休仪式,感谢老同志们为医院建设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做出的重要贡献,进一步在全院营造“尊老、爱老、敬老、学老”的氛围。

12月26日,护士长聘任暨护理专家库成立仪式举行,致敬并感恩护理前辈,激励108名新任护士长传承优良传统,共创美好未来。

重医附一院人第三次“感动重庆”,精神科副主任罗庆华“救”要帮到底的事迹引起社会关注,12月18日,罗庆华获评“感动重庆十大人物”。7月,第一分院呼吸科医生汪露声情并茂、节奏感十足地为患者加油打气的视频火上热搜,网友们亲切地称她为“加油医生”。

尽锐出战、倾力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迈上新台阶,选派骨干6人担任巫溪驻村第一书记,青年专家3人到巫溪县人民医院驻点帮扶;医院作为重庆市第十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牵头单位,帮助昌都市人民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创下多个“自治区第一名”;9月27日,由我院牵头的第6批援巴巴多斯中国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载誉归来,一年来他们在巴巴多斯推广应用新技术20余项,在该国医疗卫生史上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

2025
手握希望,温暖前行!

编辑 | 陈唯
排版 | 陈唯
审核 | 邓兴宇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