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详细

“崇惪讲堂”开讲!杨培增教授奋斗故事感染师生

发布时间:2025.04.20
字号:

图片

近日,重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崇惪讲堂”在缙云校区开讲,我国著名眼科学专家、葡萄膜炎研究领军人物杨培增教授以“学生·医生·先生——三生有幸”为题,为2023级、2024级临床医学(钱惪班)学子带来一场充满家国情怀与从医智慧的深度分享。

 

image.png

 

“崇惪讲堂”的开设旨在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榜样力量深化品格塑造与素质提升,助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

图片

 

深耕四十载

从赤脚医生到国际领军人物

杨培增教授以“学生·医生·先生”三重身份为主线,回顾了自己从豫北农村赤脚医生成长为国际葡萄膜炎领域领军人物的奋斗历程。他深情回忆父母“土里刨食”供其求学的艰辛,以及恢复高考后抓住机遇进入河南医学院,师从张效房、毛文书、李绍珍等名师攻读硕博的求学经历。

 

坚守“一生只追一只羊”的信念,在葡萄膜炎领域深耕四十余年,建立起全球最大的葡萄膜炎数据库(3万余份病历、4万余份标本)和诊治中心,年接诊患者超1.2万人次,覆盖全国97%地级市

 

image.png

医学哲思

治疗疾病是一场生命的艺术

杨培增教授团队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28篇(10分以上33篇),三次斩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主编中英文专著近700万字。其独立撰写的175万字英文专著被国际同行誉为“世界三大葡萄膜炎专著之一”,首次系统向全球输出中国标准与方案。

 

国际权威期刊Ocular Immunology and Inflammation前主编Aize Kijlstra教授评价:“杨培增教授以一己之力将中国葡萄膜炎研究写在了世界版图上!”

 

回望奋斗历程,杨培增教授感叹:“治疗疾病是一场生命的艺术!”

 

他认为,救治病人需遵循系统思维,如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手术要以炎症控制为前提;救治病人需遵循辩证思维,以“用药如用兵”理念实现个体化治疗;救治病人需遵循唯美思维,倡导以最小代价恢复生命和谐,让患者“在不知不觉中治愈”。

 

他分享的“跳蚤故事”与“山东老太深夜祈祷”等故事,生动诠释医患信任的力量,引发现场共鸣。

 

image.png

师者情怀

医学教育的“隐形影响力”

作为全国模范教师,杨培增教授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阐释师生关系,强调导师的“隐形影响力”将塑造学生的人生轨迹。他培养出诸多杰出人才,主编国家规划教材《眼科学》三版,将“大医精诚”精神薪火相传。

 

杨培增教授“一生只追一只羊”“医学不仅是技术,更是传递希望的艺术”等观点,在现场引发强烈反响和共鸣。2023级钱惪班学生潘泳旭感慨:“杨教授让我们看到,卓越医者既是科学家,更是哲学家与艺术家。”

 

image.png

来源 | 第一临床学院教务处
编辑 | 连肖
排版/校对 | 陈唯
初审 | 李兵 吴绮思
复审 | 李丹 龙利蓉
终审 | 邓兴宇
图片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