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医疗前沿 详细

救下她,必须挑战手术“珠峰”!重医附一院医生做到了

发布时间:2025.04.24
字号:

图片

图片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

脑干是“总司令”

脑干最下端的延髓

虽然仅有约3cm

却是人体的生命中枢

掌管呼吸、心跳等重要功能

 

图片

 

髓肿瘤手术

一直是个世界级难题

被视为脑部手术中的

“珠穆朗玛峰”

该手术容错率极低

医生哪怕差之毫厘

患者都可能有生命危险‍‍‍‍

 

面对1名延髓肿瘤患者

恳切的求救眼神

重医附一院神经外科专家

凭借精湛的技术

非凡的勇气和毅力

成功完成髓肿瘤微创切除术

术后9天患者康复出院

未出现任何新增的

神经功能缺损

 

图片

 

图片

 

图片

确诊延髓肿瘤

患者:这辈子算完了

图片

 

患者刘女士今年43岁,重庆人。
近一两年来,她发觉自己得了怪病——长期四肢瘫软乏力,吞咽东西困难,经常会在吃东西时呛到自己,声音越来越嘶哑,而且面部还出现麻木等问题。
在多家医院求诊后,她被确诊为延髓血管母细胞瘤。
“我这辈子算完了!”刘女士悲观地说,她四处求医,问了许多医生后得出一个结论——“ 延髓肿瘤切除手术是在‘赌命’ ,就算成功切除,我日后大概率要长期卧床靠呼吸机生存 ,甚至,我很可能会在手术台上永远醒不过来……”
抱着求生的希望,刘女士和家属四处打听后,慕名来到重医附一院神经外科。
重医附一院神经外科后颅底及脑干肿瘤亚专业组组长夏海坚主任医师在查看患者病情后发现,刘女士的悲观并非无理由,她的延髓已被肿瘤压迫成一个“薄片”, 这个空间狭小功能高度集中的薄片手术,极有可能损伤瘤周的重要核团或传导束 ,从而遗留术后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甚至累及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命功能而危及生命。
挑战这一手术确实难度极大。可 望着刘女士和家属恳求的眼神,夏海坚主任医师决定一搏。

 

图片

图片

惊心动魄6小时

患者:专家技术真的绝!

图片

 

挑战延髓肿瘤手术这一脑部手术的“珠穆朗玛峰”,需要科学的术前评估和缜密的微创手术方案。在重医附一院神经外科杨刚主任的指导下,各项准备有条不紊进行。
手术困难比预想的还要大 !”夏海坚主任医师说,术前磁共振DTI成像显示,患者皮质脊髓束主要位于肿瘤前方,切除肿瘤时必须“完美”地避开皮质脊髓束,稍有损伤,患者就会有严重后遗症。同时,DSA脑血管造影明确,肿瘤存在明显的供血及引流静脉,这又给手术增加了难度。

 

图片

患者术前多模态影像

 

挑战这台容错率极低、难度极大的手术,让手术团队、神经电生理团队、麻醉团队以及护理团队都倍感压力。手术室内,所有人注意力高度集中。
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借助显微镜的高度放大视野,夏海坚主任医师团队施展出毫米级“绣花”的功夫。“ 很好!肿瘤供血顺利离断 !”夏海坚这一句轻声的话,是在给手术团队打气。
征服“珠穆朗玛峰”不仅需要专业和勇气,还需要极致的耐心和毅力。
显微镜下,手术团队屏住呼吸, 开始一步步“精雕细琢”,耐心细致地分离肿瘤和延髓组织的粘连,每一步操作都力求极致地精、准、稳、轻、柔 。手术团队深知,此时若损伤任何一点延髓组织,都可能导致手术失败,给患者和家属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
时钟滴答,一分一秒过去。手术团队一直在鏖战,电生理团队、麻醉团队和护理团队全程紧密监测,保障患者在术中的各项监测指标保持平稳。
6小时后,手术室里传出一声振奋人心的低吼:“搞定!” 整个肿瘤被完全切除。瞬间,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嘴角忍不住扬起来。
术后,刘女士生命体征稳定。令她和家属开心的是——她在术后当晚便脱离呼吸机,次日拔管,开始正常进食,四肢活动无碍。
在术后第9天,刘女士康复出院 。术前的肢体乏力、吞咽困难、以及面部麻木等症状在术后明显缓解,并且,她未出现任何新增的神经功能缺损。
专家们的技术,真的太绝了 !”在刘女士出院前,她和家属特地来到医生办公室,向治疗团队送上锦旗。她感叹, 幸亏来到重医附一院求诊,才收获了如此完美的手术效果。

图片

患者术后MR复查

 

这1例延髓肿瘤的安全手术,是重医附一院神经外科颅底肿瘤专业综合实力的体现。专家们通过多模态的围手术期评估及术中监测,加上轻柔微创的显微操作,才让刘女士这样的复杂颅底肿瘤患者获得手术治疗机会,并重获健康。
图片
团 队 简 介

 

重医附一院神经外科主任杨刚教授领导下,神经外科颅底肿瘤亚专业组致力于多模态监测下的微创手术,通过将手术显微镜、神经内镜、3D外视镜、神经导航及神经电生理的深度融合,力争让各型复杂颅底肿瘤患者重获健康。

图片
专 家 简 介

 

图片

 

夏海坚,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重医附一院神经外科后颅底及脑干肿瘤亚专业组(九组)组长。

 

擅长:听神经瘤、脑膜瘤、胆脂瘤、海绵状血管瘤、血管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及室管膜瘤等颅底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以及脑积水和颅脑损伤等疾病的外科治疗。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四下午(袁家岗本部)

来源 | 神经外科
编辑 | 连肖
排版/校对 | 陈唯
初审 | 刘煜亮 杨刚
复审 | 李丹 龙利蓉
终审 | 邓兴宇
图片
往期回顾

 

图片

癌症治疗也有生物钟?重医附一院杨凯教授牵头再发专家共识

图片

七旬老人肺癌转移 这项技术1次剿灭多个高危结节

图片

重医附一院专家赴阿联酋 将肠造口护理经验带向国际

图片

明明体检无异常,为何突然查出癌症?原因在这儿→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