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医疗前沿 详细

全球首例!人工血管2年“蜕变”成自体血管 重医附一院再创医学奇迹

发布时间:2025.01.10
字号:
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长年累月的透析穿刺,不可避免因为反复损伤出现血管资源逐渐耗竭。而现有人工血管材料,面临着更高的感染等并发症风险,同时因为材料无法再生修复而限制了使用寿命。
如何解决这一困境,实现血管“再生”,一直是医学界想要攻克的难题。
近日, 重医附一院金山院区血管通路中心 创造了这项医学奇迹——尿毒症患者李叔叔在接受一项临床试验2年后,人工血管竟然“蜕变”成真正属于他的自体血管,这在全球尚属首例。

图片

 

2年前

成为全球首例受试者

 

今年70岁的李叔叔家住重庆北碚区,7年前被确诊为尿毒症,每周要做约3次血液透析治疗。
令他绝望的时刻发生在2年前。2022年,他手上的动静脉内瘘因血栓闭塞,当时其自身血管条件很差,难以利用自身血管再次建立动静脉内瘘。
恰巧此时,由南开大学孔德领教授团队历经近20年研发的“组织工程增强型生物人工血管”,顺利完成动物实验研究,并在重医附一院开启首次应用于人体的临床试验。
“我们科室从这项技术的动物实验阶段就开始参与,并完全主导了临床试验方案设计。” 重医附一院血管外科赵渝教授 介绍,与传统进口的人工血管相比,这项新技术的特别之处在于,其将可降解的材料作为骨架,在动物体内包裹成型后,经脱细胞处理后再植入到人体内。随着时间推移,人工材料会逐渐降解,最终被患者自身的细胞替代,相当于“长”出一根属于自己的血管。
经医生沟通后,李叔叔幸运地成为该项临床实验的全球首例受试者。

 

图片

图片
图片

 

2年后

人工血管“奇迹蜕变”成自体血管

 

面对“组织工程增强型生物人工血管”临床试验重医附一院血管外科副主任李凤贺表示:“我们团队压力还是非常大的,毕竟是首次应用于人体,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参考。”

 

在李叔叔接受临床试验的2年来,他的人工血管已经接受了超过500次穿刺。血管外科团队一直在尽最大努力,去降低对他的并发症风险和不良影响。

 

2年的专业精心守护,最终迎来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近日,金山院区血管通路中心团队通过超声随访发现李叔叔的人工血管中的骨架材料已被降解,血管形态仍然保持完整。这意味着,他的人体组织在2年内逐渐生长,慢慢替代了人工材料,最终成功“长”出了一条自体血管。

 

这条新血管,如今成为李叔叔更为长久的“生命线”

 

图片

图片
图片

 

牵头

在全国开展三期临床试验

 

据统计, 傅麒宁副主任医师领衔的重医附一院血管外科金山院区血管通路中心团队,人工血管内瘘手术量位列全国第5,西南地区第1。该科室在人工血管内瘘并发症处理,特别是复杂并发症处理方面,经验非常丰富。
正因如此,金山院区血管通路中心团队成为全球首次应用“组织工程增强型生物人工血管”的团队。目前,该中心作为牵头单位,正在全国7家医院开展这种新型人工血管的三期临床实验,已有超过200名接受试验的患者植入了这款血管,未出现排异问题。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登记尿毒症透析人数已超100万人。
李凤贺副主任称, “组织工程增强型生物人工血管”临床试验的成功,将直接造福这个庞大的患者群 。此外,该人工血管还可以应用于外周血管病变患者,且有望优于现有的支架和高分子材料人工血管。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重医附一院金山院区血管通路中心介绍
图片
图片
图片

 

重医附一院金山院区血管通路中心于2015年建立,是国内第一个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亚专科病房。中心是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血管通路学组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管外科分会血透通路学组组长单位,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血管通路学组培训基地。中心2018年牵头建立中西部地区第一个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专科联盟——金山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联盟;2019年创建中西部地区第一个通路日间病房,为血透通路出现狭窄和血栓的患者搭建了24小时内出入院的快捷绿色通道,并牵头制定了《血透通路相关日间手术规范化开展专家建议(2022版)》;2023年开始在重医附一院虎头岩院区日间服务中心开设血透通路日间病房。

 

中心以微创腔内介入技术进行血透通路并发症治疗和维护为主要特色,累计接收进修医护人员400余位,是我国西部地区首个血透通路腔内介入手术量累计过万的中心,2024年手术量超2600例,其中腔内介入手术占比高达80%。中心同时开展大量疑难血透通路建立及疑难血透通路并发症的开放手术治疗。

 

图片

 

来源 | 血管外科 

编辑 | 龙利蓉 

排版 | 陈唯

校对 | 姜佳妮   

审核 | 刘煜亮 李凤贺 邓兴宇 李丹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