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学术动态 详细

重医附一院李启富团队发表原醛症最新临床研究结果

发布时间:2025.01.27
字号:

 

近期,重医附一院内分泌内科主任李启富教授领衔的重庆原醛研究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Circulation上发表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在全球首次明确了新型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非奈利酮治疗原醛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重医附一院内分泌内科胡金波副主任医师、周岐鑫硕士和孙悦主治医师为共同第一作者,李启富教授、杨淑敏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图片
图片
图片
<
滑动查看论文全文
>

原醛症约占高血压人群的5%-10%

业内研究空白亟待填补

原醛症,是指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的醛固酮导致水分和钠盐潴留在身体内,而尿中钾离子排出增加,从而引起高血压、低血钾的一类疾病。
该病“隐藏”在高血压人群中,易被漏诊误诊。国外有研究显示,原醛症约占高血压人群的5%-10%,在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可高达20%。另据新加坡一项研究显示,华人高血压患者中原醛症至少占5%。由此推算,中国2.66亿高血压患者中至少有1330万原醛症患者。
螺内酯是目前原醛症的一线治疗药物,研究表明该药引发的性功能减退、乳房发育、月经紊乱等不良反应较常见。非奈利酮是近年来上市的新药,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尽管非奈利酮是一种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但尚无研究探讨该药对原醛症的疗效。
李启富教授团队对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治国内领先,特别是原醛症的研究国际一流 早在2016年,他便牵头多学科成立重庆原醛症研究团队,专门致力于攻克原醛症医学难题。
为解开原醛症的治疗窘境,该团队决定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评估非奈利酮在原醛症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该病的药物治疗提供证据。
图片
重庆原醛症研究团队部分成员合影

研究结果全球首发

为原醛症患者带来福音

在研究中,李启富教授团队纳入了明确诊断原醛症的60例患者,1∶1随机予以非奈利酮 20-40 mg/d或螺内酯 20-40mg/d治疗8周,以螺内酯为对照,通过治疗前后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评估非奈利酮对原醛症患者的降压效果及安全性。
研究结果显示:在末次随访时,非奈利酮组日间收缩压较基线的变化幅度与螺内酯组无显著差异。日间平均舒张压、全天平均收缩压、全天平均舒张压、诊室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变化幅度在两组间同样无显著差异。然而,螺内酯组6例患者报告了不良事件,包括4例阳痿、1例乳房胀痛和1例高钾血症,而非奈利酮组无不良事件发生。
此次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评估了新一代非甾体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非奈利酮在原醛症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结果提示,非奈利酮能有效降低原醛症患者的血压,且副作用少。
研究团队表示,基于本次前导性研究结果,目前团队正在开展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致力于在更大样本人群中进一步证实非奈利酮在原醛症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团队介绍
重庆原醛症研究团队(CONPASS团队),成立于2016年9月,由重医附一院内分泌内科领衔,团队成员包括内分泌内科李启富、程庆丰、杨淑敏、宋颖、胡金波、马林强、王越、冯正平、甄乾娜、何一帆等,泌尿外科何卫阳、王德林、张尧等,心血管内科罗素新廖康腊,放射科吕发金、何怡红、毛芸,病理科曹友德肖明,重大代谢性疾病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李佳渝、李俊龙,卫生统计与信息管理部门彭斌等人
团队致力于原醛症的诊治新技术和发病机制研究,利用多学科优势,建立了大样本原醛症队列的数据库及样本库(血、尿、肾上腺组织),长期追踪随访,建立规范化的原醛症诊治流程和标准,并在国内推广相关诊疗技术,提高我国原醛症诊治水平。
专家介绍
图片
李启富,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重医附一院内分泌内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副会长,牵头成立了中国内分泌性高血压协作组,主编2项国内指南/共识,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制定国际PAMO指南。在国内率先建立诊断内分泌疾病的多个“金标准”技术,如肾上腺静脉取血术、葡萄糖钳夹术,并提出适合国内患者的判断标准;国际上首次明确68Ga-Pentixafor PET-CT肾上腺分子显像术诊断的可靠性及判断标准。
作为全国多中心原醛症研究(GAPA、FAIRY)的首席PI,引领全国的内分泌性高血压相关的转化医学研究,在国际具有影响力。主编“内分泌疾病诊治流程”,作为编委参编《内科学》等多部国家规划教材。作为导师,已培养国家级、省部级人才4人次。
科室介绍
重医附一院内分泌内科,已建成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代谢性血管疾病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重庆市重大代谢病重点实验室。现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认定专业、重庆市教委重点学科、重庆市糖尿病中心、重庆市糖尿病足中心、重庆市内分泌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学科长期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如肾上腺疾病、糖尿病、肥胖等)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近年来,已开展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技术及特色技术,如:肾上腺静脉取血术(AVS)、葡萄糖钳夹术、岩下窦静脉取血术等,逐渐形成了区域性糖尿病防治中心以及区域内分泌疑难病诊治中心。
近5年来,学科主要成员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70余篇,其中IF>10分11篇,如Ann Intern Med IF 39.2),J Am Coll CardiolIF 24.1JAMA Intern MedIF 21.8HepatologyIF 17.4JAMA Netw OpenIF 13.8等。近五年负责国家级课题13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1项,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2项,省部级重点项目3项。学科牵头制定了首部《中国2型糖尿病肾病防治指南(2019版)》,以及中国首部《肾上腺意外瘤多学科管理的专家共识(2021年)》。多项研究成果被国际国内多个指南引用。
在2018~2022五年间,学科在内分泌与代谢病领域的中国医院五年总科技量值(STEM)名列前茅,多次获复旦版专科声誉排行榜提名。
来源 | 内分泌内科
编辑 | 连肖 赵伟霖
排版 | 金雪儿
校对 | 陈唯
初审 | 李俊龙
复审 | 龙利蓉
终审 | 邓兴宇 李丹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