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家共绘学科新蓝图!2025年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高级研修班暨第六届ENT MASTERCLASS®CHINA在渝举行
2025年3月28日至29日,由重医附一院耳鼻咽喉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5年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高级研修班暨第六届ENT MASTERCLASS®CHINA”在重庆举行。会议汇集国内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权威专家,围绕国际前沿技术、最新研究进展等展开深入交流,为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开幕式上,重医附一院耳鼻咽喉科胡国华教授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助力学科发展,加强国际合作。重医附一院党委书记吴昊,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黄志刚教授,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龚树生教授,英国耳鼻喉大师班创始人、国际知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Shahed Quraishi教授分别致辞,希望会议搭建起国内外学术对话的桥梁,持续推动学科的国际化交流。开幕式由重医附一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杨玉成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刘玉和教授主持。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来自英国、土耳其等国的专家与国内专家学者进行了多维度的研讨和交流。Shahed Quraishi教授详细介绍了“英国耳鼻喉大师班”项目的发展历程、意义和全球愿景。黄志刚教授在《头颈外科新技术发展趋势》专题报告中,系统分析了头颈部微创诊疗体系的最新发展及应用。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甄丽霞副秘书长以《凝聚行业力量,推动防聋治聋事业》为题,介绍了基金会开展的诸多公益工作。
帝国理工学院查理十字医院Peter Clarke教授以《面中掀翻径路——一种被遗忘的径路》为题,生动演示了这一术式在颌面部肿瘤治疗中的独特优势。土耳其Ahmet Ikiz教授在《甲状腺手术术中神经检测:现状与将来》中提出了术中神经监测标准化操作流程。Shahed Quraishi教授就《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手术的嗓音质量保护》介绍了围手术期规范化监测和治疗方案。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听力学组组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余力生教授在聚焦“外周性眩晕诊疗进展”,介绍了偏头痛、梅尼埃等眩晕疾病的最新诊疗思路。Ahmet Ikiz教授围绕“咽旁间隙肿瘤的手术径路与策略”,解读了常见手术径路的灵活化选择方案;以《开放性喉部分切除术的现状》为题,强调了多学科讨论对手术方式选择的重要意义。Peter Clarke教授通过图文并茂的演示,分享了“喉咽切除术的建议和技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刘良发教授在《下咽癌的外科治疗及下咽颈段食管重建》中,详细讲解了下咽癌修复的各种术式和免疫治疗在该领域的最新进展。Peter Clarke教授针对“涎腺恶性肿瘤的治疗”进行了系统、规范的临床诊疗讲授。重医附一院胡国华教授结合手术视频及临床数据,分享了“颈部非甲状腺内镜手术”的微创经验。
伦敦国王学院盖伊医院Claire Hopkins教授介绍了“慢性鼻窦炎治疗中的生物制剂应用”,并在“嗅觉功能障碍的处理”专题中提出,手术、生物制剂的合理使用可改善嗅觉功能障碍。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组长、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朱冬冬教授在以《鼻黏膜慢性炎症疾病与黏膜上皮屏障》为题,深入探讨了鼻黏膜慢性炎症疾病与黏膜屏障受损的相关研究。伯明翰大学医院Shahzada Ahmed教授生动演示了“经眶手术径路”,展示了突破传统鼻科手术视野限制的创新技术。
帝国理工学院查理十字医院Catherine Rennie教授对“鼻窦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进行了系统讲解。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马秀岚教授详细分享了“儿童眩晕”的规范诊疗经验。Claire Hopkins教授在讲解“嗅觉功能障碍的处理”时,提出了手术及生物制剂的合理使用方法。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咽喉组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李进让教授以《咽喉科范畴及发展》为题,重新定义咽喉亚专科的学科内涵,明确发展方向。Shahzada Ahmed教授在《颅底肿瘤当前治疗现状》中展示了从评估到手术治疗的全流程,着重强调了MDT的重要意义。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嗓音学组组长、北京同仁医院徐文教授详细解读了《嗓音功能评估中国专家共识(2024)》。
Catherine Rennie教授介绍了“鼻窦疾病的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耳科学组组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龚树生教授详细讲解了“中耳畸形的诊断与治疗”。伦敦国王学院盖伊医院和圣托马斯医院Dan Jiang教授介绍了新技术“儿童听觉脑干植入(CABIP)”的临床运用经验。
伊丽莎白女王医院的Richard Irving教授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探讨“岩骨胆脂瘤”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并详细解析了“上半规管裂综合征的诊疗进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刘玉和教授为了“儿童听力障碍”分享了特殊病例的诊疗经验。
德蒙特福特大学Peter Rea教授对“梅尼埃病治疗策略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综述,在《非前庭系统性眩晕的病因与诊疗》专题中,生动展示了跨学科协作在鉴别诊断中的必要性。Richard Irving教授针对“颞骨骨折的面神经处理”分享了关键技术和宝贵经验。
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王德辉教授演示了“内镜下三叉神经鞘瘤的手术治疗”的精准操作。Dan Jiang教授生动展示了“镫骨手术的技术革新”。重医附一院杨玉成教授对“慢性鼻窦炎:炎症负荷与治疗策略”做了深入剖析。
圆桌讨论环节,多位中外专家围绕重庆、北京、英国的三例头颈肿瘤疑难病例展开深度对话,为临床实践提供新思路。本环节由重医附一院潘敏副研究员主持。
大会特别设置“青年医师演讲竞赛单元”,Shahed Quraishi教授、Peter Clarke教授、Ahmet Ikiz教授及国内权威专家组成评委团,10位青年医师以全英文演讲的形式,对过敏性鼻炎分子分型、中耳胆脂瘤病理机制等热点领域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成果作了精彩汇报,充分展现了青年医师的创新能力和学术风采。
作为推动学科国际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本次会议通过专题报告、病例讨论、青年竞赛等多元形式,搭建了中外专家深度交流的桥梁,系统呈现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技术创新、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据悉,ENT MASTERCLASS®CHINA 将持续探索多元化交流模式,促进学科在技术创新、科研合作、人才共育等多领域的深层次交流,为学科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来源:耳鼻咽喉科
编辑:姜佳妮
校对:陈唯
审核:杨玉成 龙利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