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特色诊疗 特色技术 详细

挑战经典!重医附一院这项创新让患者直呼“完美”

发布时间:2025.02.16
字号:

图片

 

甲状舌骨囊肿

被称为“不寻常的喉结”

公认的经典手术方案

在医患心中“并不完美”

患者既怕手术留疤

更怕术后复发

 

重医附一院

【“向新而行 勇担使命”

百项特色技术巡礼】专栏

推荐耳鼻咽喉科创新技术

“无充气颏下入路全腔镜

甲舌囊肿切除术”

帮助患者解决多重困扰

 

图片
图片

图片

 

28岁小丽(化名)天生爱美,不料遇上个大烦恼——脖子上长了甲状舌骨囊肿,就像长了一个“喉结”,她担心切除后留下一道难看的疤,更担心复发。

 

有没有医生拥有“三全其美”的办法,帮她切除囊肿、脖子不留疤,同时将复发几率降至最低?在奔走多家医院后,她在重医附一院耳鼻咽喉科找到“完美”的手术方式。

 

颈部切口5公分→颏下切口1公分

胡国华教授团队率先创新

图片

 

重医附一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胡国华教授介绍,甲状舌骨囊肿又称甲状舌管囊肿,是婴儿胚胎时期甲状舌管退化不全,残余上皮细胞碎屑和沉积物聚集,从而在颈前正中线部位形成的先天性囊肿。其虽不致命,但会给患者带来极大心理压力,还会引发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继发感染等问题。手术是避免此类疾病影响外观、继发感染和恶变的最佳选择。

 

上世纪20年代,国际经典的甲状舌骨囊肿切除方式,是在囊肿下方开一个5公分的切口进行手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内镜手术逐步应用,手术切口变得更隐蔽更小,但依旧难以满足患者期待。

 

“公认的经典并不完美!”胡国华教授解释,甲状舌骨囊肿切除术的关键在于去舌骨,如果舌骨不处理则会有50%的复发率,然而舌骨很坚硬,目前的手术进路方式都面临离着距离较远、处理舌骨较为困难等局限性。

 

如何才能让手术切口隐蔽,实现颈部无痕,同时实现术后复发率低?面对临床的迫切需求,2021年,胡国华教授团队创新性开展了“无充气颏下入路全腔镜甲舌囊肿切除术”——利用腔镜在患者颏下1公分处入路手术,不仅完美隐蔽了手术切口,而且可以进一步减少手术组织损伤、方便舌骨处理、减少感染机会,进一步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此项技术于2023年率先在国内外发表报道。

 

图片

胡国华教授团队手术中

 

微创无痕、少复发

患者们非常满意

图片

 

小丽奔走多家医院后,最终找到胡国华教授团队,进行“无充气颏下入路全腔镜甲舌囊肿切除术”。1个小时后,恼人的囊肿顺利切除。术后小丽恢复迅速,随访无任何不良反应。

 

“我简直太满意了!”小丽告诉记者,目前她颏下1公分的切口很快变得“看不出来”,且病情在2年后未复发,这让她直呼“完美”。

 

image.png

▲手术切口在颏下1公分

 

image.png

▲正面基本上看不到手术切口

 

这项创新技术还让58岁的王先生免遭二次手术之苦。1年前,王先生因颏下出现肿块伴轻微不适前来就诊,确诊为甲状腺癌合并甲状舌骨囊肿,且位置较为特殊。按照传统方式,王先生需分别开展甲状腺、甲状舌骨囊肿切除术,也就意味着得两个切口才能完成手术。

 

幸运的是,胡国华教授团队通过无充气颏下入路内镜手术,一个切口同时完成了两个手术。这为位于颈中线的多种疾病患者提供了新选择。

 

如今,经过在临床实践中的不断完善,胡国华教授团队已创新咬骨钳、拉钩等专业手术器械,制定成熟的手术操作规范。“无充气颏下入路全腔镜甲舌囊肿切除术”现已成为当前甲状舌骨囊肿治疗的新标杆,吸引一批批同行前来交流学习。

 

专家简介

 

图片

胡国华,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头颈外科学组副组长。获重庆市杰出人才突出贡献奖、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论文150余篇。

擅长:喉癌下咽癌和颈部肿瘤的综合治疗及术后康复,尤其是头颈微创手术,以及肿瘤切除术后各种带蒂和游离皮瓣的高难度修复术。

门诊周一全天、周四上午(袁家岗院区

 

图片

曾泉,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咽喉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头颈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头颈肿瘤分会常委。曾于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进修学习头颈肿瘤综合治疗。

擅长:喉癌、下咽癌、口咽癌、甲状腺癌、涎腺肿瘤等头颈部良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以及喉气管狭窄、声带麻痹等咽喉疾病诊治。

门诊:周二全天、周四上午(袁家岗院区),周五上午(经纬院区)

 
 

 

来源 | 耳鼻咽喉科

编辑 | 连肖

排版/校对 | 陈唯

初审 | 刘煜亮 杨玉成

复审 | 李丹 龙利蓉

终审 | 邓兴宇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