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

脑梗死诊疗

发布时间:2024.07.21
字号: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

一、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晕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不调。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学脑血管病学组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010年)。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疾病分期

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二、治疗方案

1、辨证分型治疗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治疗应标本兼顾、扶正祛邪,后遗症期则以扶正固本为主。因此,恢复期以益气活血、育阴通络为主要治法。

(1)风火上扰证:口眼歪斜,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头昏头痛,耳鸣目眩,心烦多梦,口干喜饮。舌红,脉弦滑数。清热平肝,潜阳息风。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后下)、生石决明(先煎)、川牛膝、黄芩、山栀、夏枯草等。

中成药:天麻钩藤颗粒、牛黄清心丸等。

(2)痰瘀阻络证:口眼歪斜,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痰多胸闷。舌淡苔腻,脉弦滑。化痰通络。化痰通络方加减。法半夏、生白术、天麻、紫丹参、香附、酒大黄、胆南星等。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半夏、天麻、茯苓、橘红、丹参、当归、桃仁、红花、川芎等。

中成药:中风回春丸、华佗再造丸、通脉胶囊、欣麦通胶囊等。

(3)痰热腑实证:口眼歪斜,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痰多黄稠,口干口苦,大便干结。舌苔黄腻,脉滑数。化痰通腑:星蒌承气汤加减。生大黄(后下)、芒硝(冲服)、胆南星、瓜蒌等。大承气汤加减。大黄(后下)、芒硝(冲服)、枳实、厚朴等。

中成药:安脑丸、牛黄清心丸等。

(4)阴虚风动证:口眼歪斜,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头昏头痛,耳鸣目眩。舌红,脉弦滑数。滋阴息风。镇肝熄风汤加减。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代赭石(先煎)、龟板(先煎)、白芍、玄参、天冬、川牛膝、川楝子、茵陈、麦芽、川芎等。

中成药: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等。

(5)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言语不利,气短乏力。舌淡紫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益气活血。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芪、全当归、桃仁、红花、

赤芍、川芎、地龙等。

中成药:消栓通络片、脑安胶囊、脑心通胶囊、通心络胶囊等。

2、针灸治疗

临床常分为中脏腑、中经络,采用传统针刺方法辩证取穴和循经取穴。主穴:极泉、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丰隆、解溪、昆仑、太冲、太溪等。

3、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可选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注射液经脉滴注。如:丹参注射液、丹红注射液、

川芎嗪注射液、三七总皂苷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等可以选择使用:辩证属于热证者,选用具有活血清热作用的中药注射液经脉滴注,如苦碟子注射液等。

4、中医诊疗设备

HYJ炎症治疗仪、电脑中频治疗仪、激光治疗仪、电针仪、TDP治疗仪、中药熏蒸床。

5、收费项目

温针、针刺、电针灸法、激光针、中药封包、电脑中频、针刺运动疗法、使用HYJ炎症治疗仪、穴位贴敷。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