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论“建”】“钱惪英才论坛”检验医学与临床转化前沿论坛举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聚焦为医院学科建设注入创新内涵,厚植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文化,5月,重医附一院“2024第一届钱惪英才论坛”拉开序幕,论坛吸引了国内众多相关专业的专家和学者积极参与,成为学者们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创新思维、增进学术合作的重要平台。
检验医学与临床转化
前沿论坛
为传递检验医学领域最新科研进展和前沿动态,5月22日,“钱惪英才论坛——检验医学与临床转化前沿论坛”在重医附一院举行。论坛邀请到国内9位临床及检验领域的知名专家出席并作精彩报告,重医附一院院长罗勇出席论坛,检验科主任曹炬主持,近300人参会。
精彩讲座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主任邢金良围绕线粒体异常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前沿,介绍了基于线粒体基因组测序、低频突变、单细胞水平的分析策略,并指出了线粒体研究多组学分析方向。
肝感染临床治疗关注的热点是什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欧启水由浅入深地讲解了乙肝感染启动治疗和停药的时机,提出乙型肝炎诊治的实验诊断局限性,并强调科研工作临床转化的重要性。
以结核病分子诊断为主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医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应斌武从"新指标、新技术、新平台、新视角"出发,分析目前存在缺乏快捷便携诊断产品等临床问题,提出了结核标志物检测的创新设想。
基于细菌外囊泡的生物学特性,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检验科主任郑磊分享了团队研究成果,分析了细菌外囊泡作为疾病标志物及应用于治疗的优势,为细菌外囊泡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方向提供了较全面的思路。
从衰老指征出发,浙江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应颂敏围绕慢性气道疾病染色体损伤和修复的关键机制、嗜酸性粒细胞介导调控免疫炎症和干预治疗的新技术进行了介绍,为慢性疾病机制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见解和思路。
如何将"医工融合"应用于疾病检测?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陈鸣以生物传感器为例,详细介绍了便携式传感器和基于DNA框架的生物传感器的构建,肯定了生物传感器在肿瘤诊疗一体化中的重要价值。
“逻辑门带来的数字信号在提升分子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上具有重要意义。”重庆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罗阳系统性地讲述了基于DNA框架的逻辑门在多领域的应用,从核酸检测到蛋白检测乃至细胞检测,这种基于逻辑门策略的精准靶标检测方法能够大大提高检测精准度。
四川省人民医院检验医学研究所副所长郑慧通过对干扰素在疾病中的效损机理进行研究,提出了用药增效的策略,为提升干扰素临床疗效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检验科主任李敏强调了感染/传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的重要性,提出了共生菌分泌的抗菌分子的抑菌方法,为呼吸道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新方法。
▲重庆医科大学检验学院院长陈婷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主任陈维贤,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检验科主任陈大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夏云、赖晓霏担任学术讲座环节主持。
本次论坛聚焦检验医学临床转化与医工融合等行业热点,扎根临床实践,探索学术前沿,彰显了专家学者们的创新精神和学术造诣,为重医附一院的检验医学与临床转化注入了新的思想理念,对提升检验学科影响力、推动检验医学高质量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撰稿 | 卞心彤 夏云
编辑 | 李丹 戴安娜
排版 | 曾明琼
校对 | 姜佳妮
审核 | 李俊龙 曹炬 邓兴宇 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