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离开网站
您即将离开网站,请注意您的帐号和财产安全。
链接地址:
心功能室(心电学亚专科),现有医务人员24名,其中正高1名,副高2名,研究生学历占70%,硕导1名。检查项目涵盖普通心电图、动态心电图、长程动态心电图、实时动态心电图、立体心电向量、心电心音图、HyperQ高频心电图、运动试验、食道调搏、直立倾斜试验、动态血压、动脉硬化检测、无创心功能检测、起搏器门诊程控与随访、便携式家庭心电监测及远程心电会诊等。2015年在西南片区率先建成远程心电会诊平台体系,目前网络医院逾170家,覆盖川渝乃至西藏昌都市人民医院及其医联体。2017年获批“重庆市心电图远程诊疗基地”,2021年获批“重庆市晕厥诊疗医联体牵头单位”。作为重庆市医师协会心电学专委会主委单位、中国心电学会“中国无创心脏电生理”重庆市培训中心、中国心电学会运动心电与康复工作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心电学会起搏与电生理工作委员会副主委、CMIA心脏监护学术委员会/CPDE远程监护技术专委会副主委、胸痛中心全国心电一张网心电工作委员会常委单位,参编中国心电学技术专家共识及指南8部,在全国心电学知识比赛中11次荣获“一等奖”及“特等奖”,每年承办全国继教项目《起搏心电图专题培训班》、《两江心电学论坛》及重庆市继教项目《心电技术规范化培训》,吸引了来自河南、湖北、陕西、新疆、云贵川等省市200余名医生来院进修心电学专业。荣获“无创心脏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先进培训中心”、“心电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肿瘤心脏病MDT团队成立于2016年,已常态化运行8年,目前成员13名。每周开展肿瘤心脏病例讨论,累计300余次,病例逾800例;开设肿瘤心脏病门诊,接诊患者约1300人次;抢救重症患者20人次,提高成功率23%。开展学术推广4次,指导5家医院医师80余名。 肿瘤心脏病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涉及肿瘤及心血管病两个领域的交叉学科。已知的许多肿瘤化疗药物、放射疗法和分子靶向疗法都可能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导致高血压、心包积液、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冠心病等心血管不良事件,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本专科依托包括心血管内科、肿瘤科、放射科、药学部、病理科等专科人员建立了临床及科研MDT团队,开发了人工智能心电监护系统,实现抗肿瘤治疗新发心律失常的早诊早治;建立了包括心电衣、心脏磁共振等在内的早期心脏毒性精准防控多模态诊疗体系,旨在早期精准发现肿瘤治疗导致的心脏毒性并及时治疗,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团队获得省部级医学研究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5项,发表SCI文章多篇,专科入选重庆医科大学未来医学青年创新团队。 主要临床业务:肿瘤心脏病专科门诊,肿瘤患者心脏毒性的多模态早期监测及临床随访,肿瘤心脏病患者的住院诊治,重症疑难患者的MDT讨论。
心脏重症亚专科以心血管介入和生命支持技术为依托,全方位为心血管危重症患者保驾护航。团队目前医生共6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规培导师3人。护士共23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2人,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病房为单间配置、包含层流和负压病房。配备有ECMO、CRRT机、高端有创/无创呼吸机、高流量吸氧设备、电子支气管镜、胸阻抗断层成像仪、高端床旁超声、心电监护和除颤仪、床旁心脏临时起搏器及程控仪、床旁快速免疫分析和凝血检测仪等一流设备。 团队擅长急性心梗,爆发重症心肌炎、重症心衰、心源性休克、高血压急症、恶性心律失常等多种心血管危急重症的救治;对各种重症感染、脓毒血症、呼吸衰竭、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复杂疾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进行床旁各部位动静脉置管检测、PICC、右心漂浮导管、PICCO等全套实时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及管理;能完成床旁支气管镜检查及灌洗、气管切开、全面气道管理和呼吸支持;能全流程进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器植入、IABP、ECMO等生命支持系统植入及管理;能完成床旁血液滤过透析、血浆置换、血液灌流、人工肝、免疫吸附等全套血液净化技术;团队多成员具有国家卫健委颁发的冠脉介入、心律失常介入(器械植入和导管消融)资质,科室能完成各种复杂高危冠脉介入手术、起搏器植入术、射频消融术、房缺/卵圆孔未闭封堵术等心脏介入手术。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重医附一院心内科心脏重症亚专科团队以助力人民健康为宗旨,以攻克疑难危重疾病为己任,持续提升医疗技术、精益求精,拓展服务和功能,打造老百姓信任和可依靠的重症单元。
心脏康复中心成立于2018年3月,为重庆市首屈一指的规范化心脏康复中心。2019年12月获首批中国心脏康复中心示范基地,现为重庆市医学会心血管专委会心脏康复学组组长单位。本中心依托包括心血管内科、心外科、康复科、药学部、营养科等的MDT团队,在重庆地区率先开展冠心病、心衰、心脏重症康复在内的各项心脏康复治疗技术。本中心设有心脏康复病房,为重庆市率先开展心脏康复CPET评估技术及运动处方制定的心脏康复中心,同时拥有无创心功能检测、体脂分析仪、体外反搏仪、握力器、瑜伽球等康复设施,并配备有完善的抢救设备,拥有占地80平方米的心脏专科康复室。目前中心已建立心脏康复社群,结合慢病管理,远程指导患者院外心脏康复。截止目前,本中心已成功为4400多名心脏病患者提供心脏康复评估和治疗;本中心原创推出针对心血管患者的重医附一院“心脏康复操”,受到患者赞誉。目前获得心脏康复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2项,发表SCI文章多篇。 心脏康复适应症:心肌梗死后、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置换或修复术后、心脏移植术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 心肺运动检测 六分钟步行试验 增强型体外反搏 功率自行车 上肢训练仪
重医附一院心血管内科心脏超声室成立于1982年,由上海医学院来渝专家陈运贞教授创建。在陈运贞教授的带领下,1985年出版了国内第一部超声心动图专著,1989年率先引入重庆市第一台心脏彩超诊断仪及诊断技术,并在国内首次提出冠心病超声诊断的关键技术--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目前有医护人员12名,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技师2人,主治医师2人,主管技师1人,医师3人;博士学位获得者2人,由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董倩任亚专业带头人。 心脏彩超团队聚焦心脏疾病的病因诊断和心脏形态及功能评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诊断了重庆市首例遗传突变型和首例野生型转甲状腺素心脏淀粉样变患者;为重庆首例左心辅助装置植入术提供超声影像学支持。常规开展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负荷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分析、心肌做功分析,在结构性心脏病、冠脉血流储备、各类心肌疾病的诊断和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专注于心脏重症的超声监测、ECMO及结构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超声引导及监测。 团队专家中学术任职有:中国超声心动图学会会员、中国医促会血管疾病分会青年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委员会委员、重庆医学会超声分会心脏血管学组委员。 重医附一院心脏彩超团队一览表 姓名 职称 董倩 副主任医师 廖慧 副主任技师 邓琼珍 副主任技师 杨云净 主治医师 袁霄 主治医师 游小钧 主管技师 廖康腊 住院医师 周芳燕 住院医师 龙洋 住院医师
心血管内科是重庆市医学重点学科,心律失常亚专业是心血管内科重要亚专业,开设专科病床约30张,亚专业团队高级职称5人,初中级职称5人,完成各种心律失常介入手术1500台/年。心律失常亚专业是国家卫生健康委首批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基地,重庆市心电图远程诊疗基地,中国房颤中心、心源性脑卒中中心、晕厥中心建设单位。亚专业组组长贾锋鹏主任医师等其他主要骨干先后在美国克利夫兰心脏中心、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心脏中心等进行研修学习。多名骨干成员担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心律失常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等学术任职。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多项科研课题和专著编写。其中两名成员作为中国援外医疗队员到巴巴多斯伊丽莎白女王医院心脏中心担任高级顾问医生,指导并帮助其开展心律失常介入手术。 心律失常亚专业常规开展各类心脏起搏器、心脏除颤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生理性起搏等植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速、房颤及室速的射频消融术。在西南地区率先开展了左心耳封堵术、ECMO辅助下经心外膜室速消融、起搏器电极拔除术、心脏迷上神经消融、房颤冷冻消融、房颤脉冲消融等新技术。
重医附一院心血管内科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与心肌病亚专业成立于2017年,2018年通过中国心衰中心认证,目前有医护人员20人,其中医师10人,主任医师(教授)2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5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由心血管内科主任罗素新教授任亚专业带头人。 心衰与心肌病亚专业聚焦心衰及心肌病患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在心衰的规范化诊治,尤其是难治性心衰患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心肌病方面,团队牵头成立了重医附一院心血管罕见病MDT诊疗团队及重庆市心肌病医联体联盟,拥有一批在心血管罕见病方面有一定造诣的专家学者,先后获得“重庆英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医科大学“心肌病精准诊治创新团队”等称号,诊断了重庆市首例遗传突变型和首例野生型转甲状腺素心脏淀粉样变患者及重庆市首例PRKAG2心脏综合征,在肥厚型心肌病、转甲状腺素蛋白心脏淀粉样变、法布雷病等少见和罕见心肌病的诊疗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近年来,心衰亚专业与冠心病、起搏电生理亚专业协作,常规开展了缺血性心肌病PCI治疗、房颤射频消融及左心耳封堵、希浦系统起搏、心脏再同步化(CRT)及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等器械治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重医附一院心衰与心肌病亚专业专家门诊时间一览表 专家姓名 职称 门诊时间 罗素新 主任医师、科主任 周二上午(袁家岗本部) 周四下午(袁家岗本部) 周四上午(虎头岩院区) 李骊华 主任医师 周二全天(袁家岗本部) 王曦 副主任医师 周二全天(袁家岗本部) 黄毕 副主任医师 周一上午(袁家岗本部) 周五下午(袁家岗本部) 李袁静 副主任医师 周三全天(袁家岗本部) 杨盛兰 副主任医师 周五上午(袁家岗本部) 刘刚 副主任医师 周一下午(袁家岗本部)
冠心病亚专业组建于2014年,年诊治冠心病患者5000余例,是中国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重庆市冠心病介入诊疗质量控制中心。2016年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2017年被认证为中国胸痛中心示范基地,目前已建成集急诊、血管、胸心、呼吸、影像、检验等多学科协同救治模式以及跨临床、护理、管理、信息、健教、宣传等多领域联合共建机制的胸痛中心团队,与超过150家基层医院建立起区域联合协同救治网络系统,对急性胸痛患者做到院前快速反应,形成绕行急诊科和CCU直达导管室的畅通绿色通道,Door-to-Wire时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冠心病年PCI数量超过2000例,复杂病变PCI数量和质量处于西南地区领先水平,在无保护左主干、多支多处弥漫性病变、CTO病变、钙化病变、分叉成角病变等复杂血管病变以及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等重危患者的救治上均有丰富经验。常规开展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冠脉内超声、光学相干成像系统、冠脉内血流储备分数检查、钙化斑块旋磨、血管内冲击波钙化碎裂术以及ECMO辅助下高危冠脉PCI。亚专业组举办胸痛高峰论坛、复杂冠脉PCI继续教育项目、专家手术演示等方式辐射西南地区各层次医疗机构,进行冠心病规范诊治技术培训。 马康华教授带领团队完成血管内冲击波钙化碎裂术 李袁静教授带领团队完成IVUS指导下冠脉CTO手术
高血压介入诊疗亚专科在罗素新主任及马康华主任等的大力支持下,于2021年4月正式成立。亚专科带头人常静教授为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曾获得WHO奖学金于瑞典卡洛琳斯卡大学学习1年,并参加杜克大学临床研究培训班。向睿副教授、毛敏副教授、冯瑞副教授、赵勇鹏医生等多位血管介入技术熟练的高年资医师为该亚专科骨干成员,同时有放射科陶黎副主任技师带领的影像学团队、唐萍护士长带领的护理团队、核医学科庞华主任带领的同位素检查团队全力配合。 自成立以来,亚专科团队已顺利地开展了双侧肾上腺静脉取血术(AVS)、超选择性肾上腺动脉栓塞术(SAAE)、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RDN)及肾动脉支架植入等技术,已完成SAAE术100多例,在海南博鳌医院完成了西南地区第一例多位点消融的RDN手术,还应用血管栓塞技术治愈了一例位于腹主动脉旁的副神经节瘤。在科研方面,高血压介入诊疗亚专科团队目前已完成和正在从事的科研项目有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层次的科研项目,与北京阜外医院、陆军特色医疗中心等全国多个高血压中心开展了高血压相关课题的合作。 图1 高血压介入诊疗亚专科主要骨干成员合影(从左到右依次为:第一排 陶燕主管护师、马康华主任、常静教授、陈月铭医师;第二排 毛敏副教授、李鑫医师、冯瑞副教授、向睿副教授、陈杰医师; 第三排 杨云主治医师、蒲鹏副教授、赵勇鹏主治医师、影像医学科陶黎副主任技师) 图2 高血压介入诊疗亚专科团队术中合影(从左到右依次为:唐萍护士长、向睿副教授、常静教授、蒲鹏副教授、冯瑞副教授及毛敏副教授) 图3 肾上腺动脉栓塞术术中(上图从左到右依次为:赵勇鹏主治医师、向睿副教授、冯瑞副教授、常静教授)(下图:由陶黎副主任技师带领的团队完成的肾上腺MRA,箭头所指为右侧肾上腺下动脉,为此次栓塞手术的靶血管) 图4 高血压介入亚专科与麻醉科团队协作,在全麻下对一例因术中出现休克放弃外科治疗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成功进行了肾上腺动脉栓塞术(从左到右依次为:唐萍护士长、常静教授、麻醉科吴刚明副教授、向睿副教授、杭丽玮医生、冯瑞副教授) 图5 高血压介入诊疗亚专科重医附一院院本部团队与向睿副教授带领的金山院区团队一起合作,成功完成金山院区第一例肾上腺动脉栓塞术(图中包括常静教授、向睿副教授、毛敏副教授、冯瑞副教授、高电萨副教授、唐萍护士长、陶黎副主任技师等高血压介入诊疗团队的骨干成员) 图6 常静教授同向睿副教授在海南博鳌瑞金医院顺利完成了西南地区第一例多点消融的RDN术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
您即将离开网站,请注意您的帐号和财产安全。
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