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科

查看更多

重医附一院疼痛科创建于1989年,36年前率先在国内开设疼痛门诊与病房,经过科室四代医护人员努力拼搏,现已发展成为国家卫健委首批“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单位”、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疼痛病诊疗专项能力提升项目(重庆)培训基地”、国家疼痛医疗质控中心首批哨点医院,原卫生部首批“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重庆市卫健委“疼痛治疗中心”“巾帼文明岗”,重庆市“疼痛专科护士培训基地”,“重庆市疼痛专科联盟”理事长单位,全国疼痛诊疗研究中心“樱花疼痛超声学院超声AI赋能工程区域牵头单位”,“中国神经调控联盟西部中心”理事单位,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常委单位、重庆市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委单位等。荣获2022年度首届疼痛医学“复旦”排名专科声誉榜全国提名第12名、2023年度提名第11名,西南地区疼痛学声誉排行第2名。 经过36年发展,疼痛科现开放床位25张,有医务人员22人,其中正高2人、副高2人、硕士生导师3人、博士2人、硕士6人。拥有射频仪、臭氧仪、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脊柱内镜手术系统、彩超仪、定量温度觉检测仪等疼痛诊疗先进设备。已形成以疑难、危重疼痛疾病为主,以神经阻滞、微创治疗为核心的阶梯化、规范化、综合性慢痛诊治体系,在PCA技术、超声引导下精准神经阻滞/毁损技术、射频技术、低温等离子技术、三叉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脊髓电刺激植入神经调控技术、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镇痛技术等多项疼痛微创介入核心技术上领先西部。年门诊患者2.3万人次,住院患者近千人次,疑难危重症率达80%以上,医疗质量名列医院前茅。杨晓秋教授荣获第四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第一批全国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传承应用项目传承人、中国女医师协会疼痛分会首届“最美女医师”、重医附一院“学习钱惪好医生”、重庆市渝中区“高层次人才”称号。多名护士荣获重医附一院“五心”优质护理明星。 30余年来,承担重庆医科大学多专业、多层次《疼痛诊疗学》《疼痛疾病规范化诊治与预防》《疼痛护理学》等在校教学以及本科生、研究生、规培生、留学生、进修生、全科医生、临床药师等临床实习教学任务,培养各类学生5000余名,培养疼痛专业研究生10余名。发表教学论文多篇,多次荣获第一临床学院“在校教学”“毕业实习教学”一、二、三等奖(集体),获重庆医科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多名教师多次荣获“优秀教师”、“教书育人优秀奖”及“学生喜爱教师”称号。多名青年医师多次在全国及省市级青年医师演讲比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同时,成功举办疼痛继教班及学术会议30余次,培训各类医务人员上万名,已成为重庆市及西部地区疼痛医学高级人才培训基地。 科室高度重视科研与学术交流工作,发表论文近百篇,杨晓秋教授获“2024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1%”,出版专著11部,主研各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参编《疼痛疾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指南)》《中国疼痛科疾病诊疗规范》及《中国疼痛科核心诊疗技术培训教程》20余部等,参加多项全国多中心临床课题的研究,获国家专利8项,获市卫生局科技成果奖。已成为西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疼痛专科之一。        2015~2024年重庆市卫健委卫生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疼痛疾病的规范化诊治与预防”连续四次获优秀推广项目。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疼痛科30余年持之以恒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疼痛疾病科普知识宣教工作。科室已先后数次应邀在CCTV-2、CQTV-2等健康栏目开设疼痛诊疗专题讲座,编写印制了多版疼痛科普手册并发放了数万册。坚持20余年走基层,已深入重庆市30余个区县医院送医送技术,同时不遗余力推广重庆市卫健委卫生适宜技术“疼痛疾病规范化诊治与预防”,指导帮扶区县医院疼痛科开展疼痛诊疗工作及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有力地推动了重庆疼痛学科的发展。此外,还积极参加了中国女医师协会疼痛专委会“健康中国万里行”活动,足迹遍及云、贵、川、渝、藏、鄂等中西部地区,深受广大基层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喜爱并获得广泛赞誉。

1988年

在麻醉科第二任主任蒋夏、副主任房秀生两位教授主导下,我院在国内最早开设了疼痛门诊,次年即开设了疼痛病房,是国内最早开展疼痛专业及进行疼痛疾病诊治的医院之一。

1989年

疼痛病房设床位两张。

1992年

疼痛病房床位扩大到8张,并设有专门的神经阻滞治疗室。

1993-2012年

在陈敦敏、李秀英、闵苏、陈萍等继任主任、副主任的支持与指导下,疼痛专业逐渐发展。

2001年

获批“重庆市疼痛治疗中心”。

2001年

杨晓秋专职负责疼痛门诊、疼痛病房及重庆市疼痛治疗中心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了各种管理与工作制度。

2004年

疼痛病房床位增至15张,拥有独立疼痛门诊诊室及治疗室。

2007年

根据原国家卫生部227号文件规定“在二级以上医院开设一级诊疗科目‘疼痛科’(代码027)”,医院向重庆市卫生局申请注册“疼痛科”并依法开展疼痛诊疗工作。

2008年

疼痛科搬迁至原旧外科大楼(3号楼),床位增加至30张(含5张固定加床),并增添了各种疼痛微、无创治疗设备,同时配备有专用疼痛微创治疗室及物理治疗室。

2012年

医院将疼痛科纳入内科系统进行“医疗与绩效‘双独立’考核”管理,教学、科研按医院规定执行。同年,疼痛科获批卫生部首批“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中华麻醉学会疼痛治疗培训基地”。

2018年

获批重庆市护理学会“疼痛专科护士培训基地”。

2019年

获批重庆市卫健委“巾帼文明岗”,同年疼痛科成为医院学科建设工程中的“培育学科”。

2020年

牵头成立“重庆市疼痛专科联盟(理事长单位)”,同年,成为重庆市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双常务委员单位。

2021年

获批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疼痛病诊疗专项能力提升项目(重庆)培训基地”、国家疼痛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首批哨点医院,荣获首届南京疼痛科指数“2020年全国疼痛科临床声誉排行榜”第19名。

2022年

获第二届南京疼痛科指数“2021年全国疼痛科临床声誉排行榜”第23名。

2023年

获2022年度首届疼痛医学“复旦”排名专科声誉榜全国提名第12名、西南地区疼痛学声誉排行第2名,第三届南京疼痛科指数“2022年全国疼痛科临床声誉排行榜”第24名,重医附一院“学科建设”一等奖、“病案综合质量”二等奖,同时牵头顺利完成重庆市疼痛专科联盟再续约工作。

2024年

医院独立设置疼痛科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