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甲状腺外科

刘胜春教授为67岁患者成功摘除甲状腺巨大包块

发布时间:2023.09.08
字号:


 

9月4日,重医附一院乳腺甲状腺外科刘胜春教授带领团队成功为一名年近七旬的老年患者实施了右侧甲状腺癌根治术(双侧甲状腺全切+右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将困扰患者多年的颈部巨大包块彻底清除。

图1、图2:术中包块状态

图3:术中切除的肿瘤经测量约重147g

 

 


 

   

甘婆婆(化名)是贵州人,现年67岁,她的甲状腺包块已在颈部伴随她30年之久了,一开始包块约有鸡蛋大小,但因为并不怎么疼痛,也不影响吞咽,加之30年前的观念和环境影响等原因,甘婆婆并没有到医院寻求帮助。就这么带着鸡蛋大的包块生活了约15年后,看到包块并没有如自己希望的那样“随时间过去它自己慢慢变小、消失”,甘婆婆终于去贵州当地医院做了相关检查,活检结果提示“右侧单纯性甲状腺肿”,然而那时的她想着反正没生命危险,依然不愿也不敢轻易接受手术治疗,各种担忧下又把时间拖延了下去……


01

确诊癌症,决意手术却已到高龄

大约一个多月前,甘婆婆开始出现头部胀痛、声音嘶哑等症状,又过了约20天,她发现颈部的包块明显增大,且自包块处到右耳后都开始疼痛,颈部出现明显的压迫感,吞咽受阻,甚至稍做点活动就感到呼吸困难。此时再到当地医院检查,已提示右侧甲状腺恶性肿瘤伴肺部转移。这下甘婆婆和家里人慌了神。为求进一步诊治,甘婆婆经人推荐,迅速赶到了重医附一院的乳腺甲状腺外科门诊。

此时的甘婆婆已是67岁高龄,经门诊再度详细检查,不但颈部包块本身体积大,她还伴有众多其它的基础疾病,想要手术可谓风险极大。但看着她和家人殷切期盼的求助眼神,刘胜春教授还是毫不犹豫地将甘婆婆“甲状腺恶性肿瘤”收入了住院部。

02

多学科会诊,量身定制手术方案

据介绍,婆婆的术前诊断侧甲状腺恶性肿瘤伴多处转移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右侧声带麻痹左侧声息肉、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等多项况。考虑患者病程长、年龄大、基础疾病较多包块本身巨大——侵犯周围组织,有颈部压迫症状及神经侵犯症状,有远处转移——若不抓紧时机手术,其疾病进展速度可能造成治疗机会。因此刘胜春教授迅速为甘婆婆申请了多学科会诊。

在刘胜春教授主持下,乳腺甲状腺外科吴凯南主任医师携彭阳住院医师、刘丽住院医师,与麻醉科刘丹彦主任医师、放射科李琦副主任医师、耳鼻咽喉科曾泉副主任医师、核医学科王洁主治医师、胸心外科葛明建主治医师多位专家一起进行了缜密的术前讨论,评估手术风险,并最终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了“甲状腺巨大包块切除+术中冰冻”的手术计划。

六大科室会诊讨论手术计划

03

手术成功,30年负担一朝消散

9月4日,经过数小时的手术,刘胜春教授带领其团队不仅完整切除了患者的大型肿瘤,同时彻底清扫了颈侧区和中央区淋巴结,并于术中完整保留了颈内静脉、副神经、健侧喉返神经等重要组织。

术后,甘婆婆转入ICU进一步监测治疗,并于第二天顺利停机拔管、转入普通病房,无肺部感染、慢性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无声音嘶哑、低钙致手足抽搐等不适症状,术前呼吸困难的症状也完全缓解,可自行平卧休息,恢复状况良好。在乳腺甲状腺外科护理团队的精心照料下,目前甘婆婆已能正常说话、口饮食。

手术大获成功,压在甘婆婆脖子上30年的“重担”终于在这天卸了下来。

   

患者术后切口恢复良好

 

 

刘胜春教授表示,发病时间的长短会影响治疗方式的选择和术后的恢复,为了自身的健康,希望广大患者都能积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争取最好的治疗效果。

 


 

 

 

 

 

专家简介

刘胜春,普外科主任,外科学博士,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归国学者,重庆市学术带头人。1990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2006-2008年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从事普外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33年。擅长乳腺、甲状腺各种常见病和疑难、危重病。尤擅乳腺癌和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治,乳腺癌术后I期及II期重建、乳腺肿瘤整形手术,晚期乳腺癌的介入治疗及乳腺癌的化疗、内分泌治疗、手术和综合治疗等。现任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全国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科普防治专委会常务委员、重庆市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等。

——门诊时间—— 

周三全天、周五上午(重医附一院本部院区)

周四下午(重医附一院虎头岩院区)

       


 

 

 

 

如果您有更多的疑问:

微信平台为您提供简单的疾病咨询以及科室相关信息快捷问答,您可以在微信平台下方菜单栏里留言咨询,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重医一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重庆市乳腺癌中心

重庆市普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

重医一院康馨沙龙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