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节专题 | 程巧医生话科普:爱汝一生,乳腺癌如何做到早诊早治?
发布时间:2021.03.11
爱汝一生,乳腺癌如何做到早诊早治?
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了一项最新统计数据: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高达226万例,超过了肺癌的220万例。乳腺癌已经取代肺癌,成为全球发病率第一大癌。尽管如此,大家也不用对此太过焦虑。随着医学的发展,乳腺癌已不再是“不治之症”,只要发现越早,治愈的机率就越大,治疗的创伤就越小,花费也越少。
乳腺癌发病例已超过肺癌,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癌症
我们要关注乳腺健康,但也不能“捕风捉影”。首先我们来走出一个误区:乳房胀痛就是得了乳腺癌吗?
来医院就诊的患者,大多是因为乳房胀痛,担心自己罹患乳腺癌。实际上,乳房胀痛是乳腺增生的突出表现,有时也会伴随着乳房散在的“肿块”,以及超声检查发现的“结节”和囊肿。
乳腺增生引起的疼痛让患者感到焦虑,但实际上,没有证据表明乳腺增生可以转变为乳腺癌。乳腺癌通常会表现为孤立的包块,并且不会引起疼痛。
但值得注意的是,乳腺增生与乳腺癌可以同时存在,因此,当增生表现为孤立肿块时,需要来医院就诊。
乳房胀痛和乳腺癌没有必然联系
随着乳腺癌发病率的持续升高,很多女性想知道她们患乳腺癌的风险有多大,哪类人群更容易罹患乳腺癌呢?
1.有血缘关系的近亲属里有人患乳腺癌。
目前,我们已知一些基因的突变可以导致乳腺癌的发生并遗传给后代,其中,BRCA1和BRCA2突变与乳腺癌发生关系最为密切,BRCA1和BRCA2突变的健康女性到70岁累积发生乳腺癌的风险可达到36%-38%,普通女性发生乳腺癌的风险仅为3.6%;此外还存在10余种已知的乳腺癌易感基因,比如CDH1、PTEN、STK11、TP53、ATM、CHEK2、PALB2、NBN、NF1等,都与乳腺癌的发病有关。
2.曾经患乳腺良性疾病,手术结果是“上皮不典型增生”,或“乳管内乳头状瘤”。
而其他良性疾病,一般不会转变为乳腺癌。
3.月经初潮年龄早,绝经晚。
初潮年龄低于12岁乳腺癌风险显著增加。
4.超重和肥胖。
食物中摄入大量脂肪,以及缺乏运动,也是造成全世界乳腺癌发病率上升的原因。
5.未孕,推迟生育所致第一胎生育时高龄。
这在正经历社会和经济转型的国家中最为明显,也是当前乳腺癌发病人数不断增加的原因之一。
6.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的药物,或长期大量服用含雌激素的食物。
因此,为了乳腺健康,大家就要从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入手。及时排解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压力,生活作息规律,积极体育锻炼,控制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高热量,高油脂食物,避免过度肥胖。积极治疗乳腺良性疾病,少吃含雌激素的食物,不乱用含雌激素的药物。最大限度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过多的脂肪会增加雌激素含量进而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首先,乳腺自我检查是最容易,最方便的方法:
乳腺自查每月1次,绝经前女性在月经后的7-10天内,此时乳腺最软,增生最不明显,容易发现异常。绝经后女性可选择固定日期自检。
自检时,先面对镜子,双手叉腰,观察双侧乳房是否对称,大小,外形有无变化,皮肤有无红肿、皮疹、凹陷或“橘皮样”改变,乳头是否有抬高、回缩等异常改变。
然后并拢四指,指腹顺时针触摸乳房各部是否有肿块。左手检查右乳,右手检查左乳。一并检查腋下淋巴结。拇指和示指轻轻挤压乳头,观察有无乳头溢液。
乳房自查时观察乳房是否有异样
然后,医生会对部分人群推荐乳腺癌筛查:
经过自我检查,常可以发现明显的肿块,但必须改变“没有肿块就没有乳腺癌的观念”,因为乳房内肿块通常要长到直径 1厘米才能从乳房表面摸到,因此,有时我们要通过影像学的检查以发现更早期的乳腺癌。
需要做检查的人群以及频率是怎样的呢?
中国女性25岁以前乳腺癌的发病率相对较低,35~45岁增长速度加快,高峰年龄起始于
40~50
岁之间。因此,40岁以上的女性可以开始进行规律的乳房检查,
每年1次乳腺超声检查,每两年1次乳腺X线检查
。而45~69 岁女性,则必须要进行规律的乳房检查,每年1次乳腺X线联合乳腺超声检查。
若女性存在前面提到的容易发生乳腺癌的危险因素,筛查起始年龄可
提前至40岁
,除外每年1次乳腺X线联合乳腺超声检查,还需要每年1次补充乳腺磁共振检查;特别是有血缘关系的近亲属曾患乳腺癌,应在30岁以前请专业医师进行乳腺癌风险评估。进行基因检测及咨询解读。
请专业医师进行乳腺癌风险评估
对于广大女性而言,
早诊断、早治疗
仍然是乳腺癌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增加治愈机会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能唤醒广大女性对于自我健康的关爱。相信在医学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会有越来越多的乳腺癌筛查与治疗新模式为临床所应用,为广大女性带来更多健康和福祉。
撰稿:内分泌乳腺外科-程巧
提示
即将离开网站
您即将离开网站,请注意您的帐号和财产安全。
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