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科

探路医联体改革新模式 重医附一院联手建设医院这样做 | 重庆日报

发布时间:2025.03.17
字号:
图片
·
 
 
“重医附一院专家到建设医院坐诊了?!”这两日,家住谢家湾的余琳无意中发现,该院微信公众号的预约挂号页面新增了“重医附一院建设医院(医联体单位)”这一选项,可以预约重医附一院专家在建设医院坐诊的号,“这边离家更近,走几步就到了,好方便!”
 

图片 重医附一院医联体义诊现场

 
为啥重医附一院专家会到建设医院坐诊? 3月13日,记者了解到,从去年10月起,重医附一院与重庆建设医院试点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改革,探索“近邻交融”的新模式,让群众能就近享受三甲医院专家服务,也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图片

 

0 1
为什么改?
推进分级诊疗、促进优质资源下沉

据了解,从2013年起,重医附一院就开始了医联体建设,先后纳入27家医联体单位,包括武隆区人民医院、丰都县人民医院、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人民医院、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人民医院等。医联体内各医院的资产归属关系、行政隶属关系、财政投入渠道不变,重医附一院通过派出人员、指导开展新技术等形式,提升其医疗技术水平。

 

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途径,医联体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重医附一院提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改革。

 

“这样的改革是迫切的,一方面,我们需要有效优化资源配置,收治更多的疑难杂症,将慢性病、常规病下沉至二级医院,真正推动分级诊疗的落实。”重医附一院副院长何建国说,另一方面,作为公立医院,大型三甲医院有责任帮扶二级医院,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让群众的获得感更强。

 

重庆建设医院也有强烈的需求。重庆建设医院院长余毅说,医院改制后一直不温不火,在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缺乏后劲,无法满足周边群众的就医需求。

 

基于此,加上双方相距仅1公里多,双方一拍即合,于去年10月启动了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改革。

 

0 2
怎么改?
派驻专家、提供检验平台、建双向转诊信息系统、号源池互联
怎么改? 这是紧密型医联体面临的难题。
 
“我们开展了10余次院科两级调研,根据建设医院的需求,并多次与临床科室沟通,进行‘订单式’合作。 ”何建国介绍,他们首批选择了合作意愿强烈的科室进行试点。 在试点科室中,重医附一院派驻执行科主任或执行护士长,并有重医附一院的专家在建设医院多机构执业,由此来带动学科建设,提升医疗技术、培养人才。
 
重医附一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杨盛兰从去年12月起,就来到建设医院心血管内科担任执行科主任。
 
“我把本院的科室管理经验‘搬’到了建设医院,让这边能做到同质化。 ”杨盛兰说,除了她以外,该科室还有6名专家在建设医院坐门诊,为的就是实现心血管疾病规范治疗。 目前,她正在带领团队建设胸痛中心,能更早更快识别心梗患者。

 

图片

 

图片 重医附一院医联体义诊现场

 

除心血管内科外,该院首批试点科室还有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及乳腺甲状腺外科。截至目前,共派驻3名执行科主任、1名执行护士长和15名专家到重庆建设医院开展工作。

 

除派驻人员外,重医附一院还为重庆建设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提供检验检查平台,即在建设医院按标准进行标本采样,送到重医附一院医学检验科检测。

 

“我们还借力信息化技术,让改革更有实效。”何建国说,比如,医院建设了双向转诊信息系统,即由其中一方提出转诊申请,另一方经审核后就可直接转入或转出患者。转诊系统不仅能查看患者病历信息,还能实现转诊进度可查询。

 

从本月起,两院还实现了号源池互联,患者可通过重医附一院微信公众号挂号平台,查询并预约附一院专家在建设医院坐诊的号源。

 

0 3
效果如何?
平均住院日下降、床位使用率增加

据统计显示,自试点以来,建设医院试点科室的平均住院日同期下降0.51天,床位使用率增加3.31%,CMI值自合作前的0.57,逐步提升至0.65,2024年底跃居九龙坡区公立医疗机构首位。

 

“改革成效最明显的要数双向转诊通道的畅通。”何建国举例说,近3个月来,建设医院上转患者43人,重医附一院下转患者212人。

 

这也给患者带来诸多受益。3月4日,69岁的陈相贤因胸痛来到建设医院就诊,杨盛兰怀疑陈相贤是急性心梗,于是迅速联系重医附一院心血管内科,将陈相贤转入介入中心,安装了支架,陈相贤才转危为安。一周后,已渡过发病急性期的陈相贤,转入建设医院心内科进行康复治疗。

 

“患者的右下肢血栓需要进行抗凝治疗,我们还会评估他的活动能力,从而指导他更好地康复。”杨盛兰说。

 

“当时,都是建设医院救护车接送的。”陈相贤给记者算了笔账:转到建设医院后,不仅离家更近,报销比例也更高,能节省不少费用。

 

图片

下转到建设医院的患者

 

今年62岁的李阿姨也从中受了益。 “我之前查出来心率过缓、窦性心律不齐,需要定期到医院检查,我一直找重医附一院心血管内科的黄毕医生看,但号不好挂。 ”李阿姨说,现在,黄毕会定期到建设医院坐诊,且建设医院离家就300米,走几分钟就到了,十分方便。
 
通过探索,我们希望能达到近邻交融,实现资源共享、多方满意。 ”何建国说,下一步,该院还进一步推动智慧医联体建设、开放检验检查平台等,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来源 | 重庆日报
编辑/初审 | 连肖
排版/校对 | 陈唯
复审 | 李丹 龙利蓉
终审 | 邓兴宇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