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

首页 科室介绍 骨科 科室动态 详细

聚焦前沿 深化交流 --记欧云生教授团队对 杂志文章进行评论

发布时间:2024.08.28
字号: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欧云生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撰写对论文“An RNA vaccine drives expansion and efficacy of claudin-CAR-T cells against solid tumors”【Science 2020 367(6476):446-453】进行评论的论文在线刊登于Science期刊网站的官方平台。

该评论文章结合研究者前期的研究成果,提出了RNA疫苗联合CAR-T疗法靶向的可能是一种特殊肿瘤微环境的观点,该观点得到了编辑的认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在治疗血液系统来源肿瘤方面取得了革命性的成功,但其对绝大多数实体肿瘤而言却是无效的。在Katharina Reinhard等人研究中,研究者通过联合使用CAR-T疗法与纳米疫苗,显著改善了CAR-T疗法在实体肿瘤中的治疗反应。这一激动人心的成果引起了欧云生团队的关注,欧云生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骨肉瘤相关基础研究,作为一种“免疫冷”肿瘤,骨肉瘤的治疗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进展缓慢,以CAR-T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疗法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仅对少部分病人有效。

骨肉瘤能不能使用这种治疗策略呢?为什么同样的治疗靶点,国内一些研究就无法实现对实体瘤的有效治疗呢?这些困惑一直留在欧教授团队成员的心里。

为了进一步了解究竟是什么阻碍了免疫治疗在骨肉瘤中发挥作用,团队将研究目标转向了肿瘤微环境。团队利用R语言等工具,从单细胞测序,多组学,泛癌等层面对实体肿瘤微环境进行了解析,结合当时已经得到的实验数据,得到了一个重要线索,即Katharina Reinhard等人所关注的可能是一种特殊肿瘤微环境,这一线索对进一步基础机制探索以及未来临床实验潜在获益人群筛选有着重要的意义。遗憾的是由于不具备相应的实验条件和经费,我们无法进行更深入的实验探索,最后考虑到这一线索可能对深化此研究理解有重要帮助,为了更快地跟国际同行进行知识共享以促进相关研究的进展,欧云生团队立即与Science编辑进行了交流。

欧云生教授总是强调临床医生和医学生无论何时,所学所用都要围绕着病人展开,基础科研要围绕临床展开,为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教学医院的医生和医学生必须具有多面性,在临床工作中要有敏锐的思维,灵巧的双手,良好的服务能力和意识;在科研方面要踏踏实实做事,贴近临床,聚焦前沿。科研路漫漫,我们还有很多问题没解决,未来需要付出的努力还有很多。于病人而言,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于医者而言,却要带着辽阔的心,永不止步。

      该次与Science编辑进行的交流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希望在未来经过努力,我们有更多的科研服务于我们的患者,开花于中华大地。
 

团队图片
 
团队介绍

 欧云生

欧云生教授系本文作者王犇的指导老师,现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三级教授。现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骨科康复学组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脊柱微创学组常委,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数字骨科学组脊柱与骨病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分会委员,重庆市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委员会脊柱学组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脊柱外科学组委员。《创伤外科杂志》编委,《重庆医科大学学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ncology, Oncology Reports, Oncology Letters, Spine 等期刊的审稿人。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委、重庆市卫计委等科研课题11项。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重庆市卫生局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18篇(26篇SCI,IF累计69.92分)。已指导硕/博士研究生46名。

王犇

论文作者简介:

王犇系本文第一作者,硕士,2014级临床医学七年制一系,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免疫微环境特点对免疫治疗响应的作用,单细胞测序在解释肿瘤微环境异质性中的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已发表SCI论文5篇,其中3篇为原创性研究Article,Article累计影响因子12.518分,2篇letter,letter累计影响因子51.758。

审核:黄伟

编辑:刘绍全

 

 

 

关闭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