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科普 详细

明明睡够8小时,为何白天还犯困?

发布时间:2025.02.23
字号:

图片

 

近日,微博热搜#每天睡够8小时,白天为何还犯困#引发了1.2亿人共鸣,网友们纷纷吐槽:“闹钟响时像被掏空”“下午开会眼皮疯狂打架”……

 

微信图片_20250221084236.jpg

 

明明睡够了8小时,为何还是困成“特困生”?今天,小编请来重医附一院精神科郭家梅副主任医师,为大家讲讲那些被忽略的睡眠真相。

 

睡得久≠睡得好
图片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良好的睡眠是指睡眠的质量和时间能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 入睡时间短:

上床后30分钟内能够入睡。需要注意的是,这个“30分钟”有个前提,就是已经有了睡意。

2. 睡眠质量好且连续:

整夜基本不醒,或醒后能在20分钟内重新入睡。

3. 睡眠时长充足:

成年人每晚7小时左右,儿童和青少年需要更多。

4. 醒来状态好:

醒来后感觉轻松、精神饱满,无乏力或嗜睡现象。

 

 

睡眠分阶段,深度睡眠很重要
图片

入睡之后,人体会经历从浅入深的睡眠周期。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通常持续90-110分钟,主要包括两个阶段——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REM)。成年人每晚通常要经历4-6个完整的睡眠周期。

 

1. 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这个阶段从浅到深,进一步分为N1、N2、N3三个阶段。

 

图片

N1:

从清醒到睡眠的过渡阶段,持续时间较短,通常为几分钟。在这个阶段,肌肉活动减少,心跳和呼吸开始减慢,脑电波呈现低频、高幅的特征。

 

图片
N2:

浅睡眠阶段,持续时间较长,占整个睡眠周期的约50%。在这个阶段,身体逐渐放松,心率和体温下降,脑电波出现睡眠纺锤波和K复合波。

 

图片

N3:

被称为深度睡眠或慢波睡眠(SWS),是体能恢复的主要阶段。在这个阶段,脑电波频率低、幅值高,肌肉极度放松,难以被唤醒。这个阶段对身体的修复、生长和免疫系统功能至关重要。

 

图片

 

2. 快速眼动睡眠(REM):这是睡眠周期中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大脑活动增强,接近清醒状态,眼球快速移动,梦境频繁发生。REM睡眠对记忆巩固、学习和情绪调节非常重要。

 

不同阶段的睡眠,对身心健康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深度睡眠又被称为“黄金睡眠”,是高质量睡眠的关键。为何有人睡够8小时,还是精神萎靡?睡眠深度可能就是主要原因之一。缺少深睡眠,睡再久身体也难以得到有效的休息。

图片

 

如何改善睡眠质量?
图片

 

1. 规律作息

每天尽量保持相对稳定的入睡和起床时间(包括周末),建立稳定的生物钟。

图片

 

2. 睡前放松训练

通过冥想、深呼吸或温水泡脚等方法,在睡前帮助身体放松,缓解压力;此外,要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减少蓝光干扰。

 

3. 适量运动

每天适当进行运动,如瑜伽、慢跑等,促进睡眠需求及动力,但避免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

图片

 

4. 饮食调整

晚餐不宜过饱,避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等刺激性食物;晚餐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5. 优化睡眠环境

保持卧室安静、舒适、通风良好,有适宜的温度和光线;使用支撑性好的床垫和枕头,减少噪音和光线干扰;避免在床上进行非睡眠活动,如看电视、玩手机等。

 

图片

 

6. 心理调适

调整对睡眠的正确态度,减少对睡眠的关注,不要抱有“通过努力得到好睡眠”的期望,睡眠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前文提到的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方法也可减轻心理压力。

 

7. 光照管理

白天多晒太阳,有助于调节生物钟;睡前也应减少光照。

 

摄图网_400136480_休闲时光(企业商用).jpg

 

8. 认知行为疗法

对于长期失眠者,可以尝试认知行为疗法(CBT-I),通过改变不良的睡眠习惯和思维模式来改善睡眠。

 

这些误区,你中招了吗?
图片

关于睡眠,这里总结了6个常见的认知误区,大家看看自己中了几条。

 

01

熬夜后,周末多睡几小时就能补回来?

实际上,这种“补偿”机制很难真正弥补因长期熬夜造成的身体损耗。长期不规律的作息会打乱体内的生物钟,影响内分泌系统和其它生理机能。

 

晚上失眠,就靠白天补觉?

02

失眠、晚睡后,大多数人会采用延迟起床或白天补觉来补偿睡眠。事实上,这样容易养成习惯性晚睡晚起的恶性循环,人为造成生物钟紊乱。所以,即使晚上没睡好,也建议按照平时时间起床,避免白天补觉。

 

03

每天一定要睡够8小时?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成人睡眠时间在4.5-8小时左右,超过8小时或不足4.5小时都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但是每个人的睡眠时间是有差别的。只要你的睡眠时间和质量能满足白天的需求,就是合适的睡眠时间。
此外,如果睡了8小时,仍然感觉睡眠质量不好,甚至没有睡着,一定要警惕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建议到医院进行睡眠呼吸监测评估。

 

酒精助眠?

04

酒精虽然能加速入睡,但会显著降低睡眠质量和数量。更重要的是,长期饮酒会导致酒精依赖、酒精戒断问题,甚至影响大脑认知功能及肝功能。

 

05

做梦意味着没睡着?

基本上所有人都会做梦,只是有些人能记住,有些人不记得而已。如果你记得梦,说明你在做梦期间有短暂清醒,并不代表你整晚没睡。只要你白天精神状况良好,晚上做梦也是可以的。

图片

 

 

心理干预对睡眠影响不大?

06

许多慢性失眠患者多依赖药物治疗,比如镇静催眠药、褪黑素。服用安眠药某种程度上能改善睡眠,但长期来看,可能导致药物依赖、耐药性,产生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副作用,建议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镇静催眠药。

 

此外,对于慢性失眠患者,建议一定要结合睡眠健康教育、认知行为疗法(CBT)等心理干预方法,改善睡眠认知和习惯,提高睡眠质量,减少药物使用。

 

优质睡眠是身心健康的基石

与其纠结“8小时”这个数字

不如关注睡眠质量与个体需求

如果你长期存在睡眠问题

建议及时就医

通过科学评估制定个性化方案

 

愿每个人都能拥有

“快、深、沉、爽、足”的好睡眠

 

 

专家介绍

 

74b1731b2729a0a3f6232da2438e977.jpg

图片

郭家梅,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访问学者。现任重庆市医学会精神卫生服务学组委员、中西医结合专家志愿者委员会睡眠医学科专业组委员、重庆市医学会精神医学专委会青委委员、重庆市妇幼卫生学会医学会睡眠与身心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重庆市科卫联合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9篇、CSCD论文1篇。

 

擅长: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睡眠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等疾病的临床诊治工作,主要从事青少年情绪障碍、围产期情绪障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门诊时间:精神科——周二下午、周四上午(袁家岗院区)

图片
撰稿 | 郭家梅
编辑 | 姜佳妮
排版 | 胡源媛
校对 | 陈唯
审核 | 周新雨 龙利蓉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