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科普 详细

别拿“累”不当回事,这种疲劳可能是种病

发布时间:2025.02.16
字号:

近期,重医附一院健康管理中心接待了几位特别的体检者...

 

“我最近总是失眠,白天又困到怀疑人生。”

 

“我老是觉得睡不够,记忆力和注意力都变差了,还会频繁出现虚汗。”

 

“我经常没做什么事就感到很疲惫,整个人混混沌沌。”

 

奇怪的是,他们在做完全身体检后,都未发现特别的异常,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呢? 经医生的详细问诊和综合评估后,考虑可能为“慢性疲劳综合症”。

 

摄图网_400167307_加班(企业商用).jpg

 

什么是慢性疲劳综合征?
图片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也称为肌痛性脑脊髓炎,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持续6个月以上的病理性疲劳以认知功能下降、免疫功能受损、睡眠障碍、疼痛、自主神经功能损伤、神经内分泌失调为主要症状。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疾病分类(ICD)将 CFS 归属为神经系统疾病。

 

图片

 

一般来说,大部分人的疲劳感往往通过休息、睡觉等方式就能逐渐恢复,而慢性疲劳综合征仅靠休息无法改善疲劳状态可随精神活动或身体活动加重

 

当下,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环境多变、精神紧张等因素,使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趋于年轻化,大多数患者为脑力活动者,并且发病率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有研究显示,CFS发病的高峰年龄是40-50岁, 女性患病的几率大约是男性的 2-4 倍。高压职业人群,如医生、企业高管、完美主义者或A型性格者患病率更高。

 

图片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原因
图片

虽然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具体成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当前的研究指出了几个可能的关联因素。

 

·病毒感染:有证据显示,某些病毒感染,如EB病毒,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慢性疲劳综合征

图片

·免疫功能异常:部分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显示出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动,这可能表明免疫调节功能存在问题

 

·内分泌异常:有研究发现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在神经内分泌方面存在异常,这可能暗示内分泌系统在疾病发展中的角色。

 

·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时间久坐、高压环境、缺乏体育活动、频繁熬夜以及不规律饮食等,也被认为是引发慢性疲劳的重要因素。

 

图片

慢性疲劳综合症如何诊断?
图片

1. 通过临床评定的、无法解释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疲劳,这种疲劳是新发的或者有明确的发病时间、非先天性的、不是由于正在从事的劳动引起的,经过休息不能得到缓解,且患者的职业能力、受教育能力、社交能力及个人生活等各方面较患病前有实质性下降。

 

2. 下述的症状中同时出现 4 项或 4 项以上,且这些症状已经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 6 个月或更长时间

① 短期记忆力减退或注意力不能集中;

② 咽痛;

③ 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肿大、疼痛;

④ 肌肉酸痛;

⑤ 不伴有红肿的多关节疼痛;

⑥ 头痛,但其发作类型、方式及严重程度与以前不同;

⑦ 睡眠后精力也不能恢复;

⑧ 体力或脑力劳动后疲劳持续时间超过 24 小时。

3. 排除其他疾病或不良嗜好引起的慢性疲劳。

慢性疲劳综合症的治疗与管理
图片

虽然目前尚无治愈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特效方法,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1. 药物治疗:包括使用抗病毒药物、抗抑郁药、非甾体抗炎药等。但由于目前疲劳综合征的病因不明确,且没有明确的治疗标准,大多数药物只能起到缓解不适的作用。具体的药物治疗方案,应在医生指导下确定并使用。

图片

2. 认知行为疗法(CBT):帮助患者认识并了解这一疾病,调整对疾病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方式。

 

3. 渐进式运动疗法(GET):逐渐增加活动量,通过瑜伽、冥想等方式来缓解疲劳。

 

图片

 

4. 调整生活方式:

·早睡早起保持规律作息,保证睡眠;

·健康饮食,及时补充维生素D,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减少辛辣刺激食物和咖啡浓茶的摄入;

·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图片

 

图片

 

尽管慢性疲劳综合征

诊断过程复杂,

但医疗领域已经广泛认识到

该疾病对健康的严重影响。

当身体亮起“疲劳黄灯”,别硬扛!

尤其当充分休息也不能缓解疲劳时,

一定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治疗。

要知道,你不是永动机,

科学“充电”才能续航更久!

 

图片

 

专家简介

 

图片

 

罗蓉

健康管理中心

 

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二级健康管理师,重医附一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担任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慢性疾病管理学组委员、中国医院协会疾病与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国家健康体检与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健康管理亚专业组全国专家等学术任职。主要研究方向为糖尿病、甲亢等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及慢病管理。参编著作3部,获重庆市教委、卫计委等课题5项,发表论文 70 多篇,其中以共同第一作者撰写影响因子51.6分的SCI论文1篇,以通讯作者发表影响因子10分以上的SCI论文2篇。

 

 

图片

罗涛

健康管理中心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重医附一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医院协会医养结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医院质量管理与评价专委会全国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老年医学、慢病管理、骨质疏松症、肿瘤研究、医养结合。主持省部级科研及教学课题3项,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多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及SCI期刊收录论文10余篇。参与国家级质量工程及建设项目1个,参与获得教学成果省市二等奖1个、市级一流课程1个,参编国家级教材1部。

 

撰稿 | 鄢晓丽
编辑 | 姜佳妮
排版/校对 | 陈唯
审核 | 罗蓉 罗涛 龙利蓉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