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科普 详细

春季腹泻高发!这份防治指南请收好

发布时间:2025.02.12
字号:

 

 

立春之后,万物复苏

细菌病毒也开始活跃起来

每年春季

医院消化内科门诊

都会迎来一波“腹泻潮”

今天就让我们聊聊

为啥肠道爱在春天“闹脾气”

面对腹泻

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和处理

 

肠道为何爱在春天“闹脾气”?

 

01
温度“过山车”,肠道很受伤

 

经历漫长冬天,人体免疫力有所下降。春季气温忽冷忽热,今天羽绒服明天T恤衫,免疫系统还在“调整状态”,这时肠道就更容易被病原体攻击。研究显示,昼夜温差超过10℃时,肠道应激反应会增强3倍。

 

02
微生物界的“春季联欢会”

 

15-25℃是沙门氏菌、轮状病毒的“舒适区”。这些“捣蛋鬼”病菌在湿润的春风里搭便车,附着在柳絮、花粉上玩空降。日本学者发现,春季空气中致病菌浓度比冬季高出47%。

 

图片

 

03
舌尖上的“甜蜜陷阱”

 

清明青团、野菜拌香椿......这些时令美食暗藏危机。未煮熟的荠菜可能携带诺如病毒,隔夜冷吃的青团淀粉老化后会产生抗性淀粉,如同给肠道塞进“混凝土”,造成肠道功能紊乱。

图片

 

防腹泻攻略:做个“肠”胜将军

 

图片
1.餐桌上的“病菌三防战略”

 

(1)防冷箭:冷藏超过2小时的熟食要回锅煮沸,彻底“炮轰”病菌。

 

图片

 

(2)防偷袭:处理生熟食的砧板要像“楚河汉界”般严格分开,处理生食的刀具使用前可用75%酒精消毒,或者用开水煮沸消毒。

图片

(3)防间谍:美味野菜上可能滞留病菌,食用野菜要经过“三重安检”,即流水冲洗1分钟→淡盐水浸泡10分钟→沸水焯烫30秒以上。

 

图片

 

图片
2.生活中的“细菌隔离圈”

 

室内多通风,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揉搓双手,时间不少于 15 秒。出门在外,尽量用消毒湿巾擦手。建立个人卫生防护圈,远离病菌威胁。

 

图片

3.身体的“免疫能量站”

 

均衡饮食,多饮温开水,多吃蔬菜水果、粗粮,保证蛋白质摄入。

适量运动,比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每周坚持 3-5 次,每次 30 分钟以上。

充足睡眠也很重要,每天保证 7-8 小时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

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别让肚子着凉,增强肠道抵抗防线。

 

腹泻来袭时的“三步应急法”

 

第一步:黄金观察法

 

春季腹泻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尤其是轮状病毒,症状分为轻度腹泻和中重度腹泻,需严密观察。

 

图片

 

第二步:在家疗养指南(轻度腹泻)

 

 

  • 补充水分:轻度腹泻,应多喝温开水或淡盐水,补充因腹泻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建议每公斤体重补充50ml液体(比如60kg的人要喝3000ml)。

图片

 

  • 调整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推荐进食焦米汤(大米炒黄后煮粥),焦米汤含碳化颗粒,可像海绵一样吸收肠道的毒素。一般经过 1-2 天饮食调整,腹泻就能缓解。

     

    图片

 

  • 巧用“蒸苹果”:蒸苹果含果胶,可变身为天然止泻剂,却比止泻药更温和。

 

 

第三步:就医指南(中重度腹泻)

 

轻度腹泻通过在家疗养是可以好转的。但是腹泻的原因很多,加之身体的个体差异,常规处理不见转好的话,可能出现中重度腹泻,此时可千万别硬撑,一定要及时就医。

 

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血常规、大便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因,然后给予补液、止泻、抗感染等治疗。切不可自行使用抗生素,以免加重病情。

 

 

这些雷区千万别踩

 

 

雷区1 腹泻就吃抗生素:像用大炮打蚊子,可能误伤肠道益生菌,造成肠道功能异常。

 

雷区2 盲目禁食:肠道细胞会“饿到自噬”,造成肠道粘膜损伤,每天应至少保证500大卡能量的流质饮食。

 

雷区3 迷信大蒜杀菌:生蒜素反而刺激肠黏膜,堪比在伤口上撒辣椒粉。

 

 

春色虽好

可别让肠道“闹情绪”扫了兴

记住这些科学防护法

给肠道穿上“盔甲”

开开心心享受美好春天

 

温馨提示:本文不能替代专业诊疗,出现血便、持续高热等明显不适症状时,请立即就医。

 

 

专家简介

 

图片

邱建国
肝胆外科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担任中国抗癌协会、国际肝胆胰协会会员,重庆市医学会肝胆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加速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重庆市肝病专委会青委会青年委员等学术任职。

擅长:肝脏肿瘤外科,肝癌侵袭、转移的机制研究以及肝脏移植。独立开展腹腔镜肝切除术、LPD、LDPPHR,腹腔镜胰腺体尾部切除术等微创手术。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五下午(袁家岗院区)

图片

李攀

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从事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研究。现任重庆医师协会消化分会委员、重庆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等。

擅长:各种消化道早癌及良性肿瘤的内镜诊断和内镜下切除,胆道及胰腺占位疾病的超声内镜诊断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和治疗。

门诊时间:周四全天(袁家岗院区)

 

 

来源 | 门诊部
撰稿 | 袁竹 杨红梅 李攀 邱建国
编辑 | 姜佳妮
排版 | 金雪儿
校对 | 龚小浅
审核 | 陈辉 龙利蓉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