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科普 详细

准妈妈必看!“致命”血栓偏爱孕妇,应如何预防?

发布时间:2025.01.05
字号:

大部分准妈妈怀孕时

都听过“卧床保胎”这个词,

殊不知长期卧床“躺平”,

反而会危害准妈妈的健康,

甚至可能导致妊娠期血栓!

 

孕产妇是发生血栓的高危人群之一。与非妊娠女性相比,妊娠期或产后期女性的血栓栓塞风险增加4倍至5倍。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准妈妈们需重视的潜在健康风险——妊娠期血栓。

 

1
什么是血栓?

血栓,简单来说,就像是血管里的 “塞子”。它是由血液中的某些成分在血管内不正常地凝结形成的固体物质,像“塞子”一样堵塞了血管通道,引发一系列身体问题。

 

图片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血液在血管里顺畅地流动,为身体各个器官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但当血管壁受损、血液流动速度变慢或者血液成分发生改变时,就可能引发血栓。

 

2
妊娠期血栓有什么危害?

血栓形成后,会阻碍血液在血管中的正常流动,从而造成以下危害:

1
常出现下肢疼痛甚至行走困难

图片

如果血栓发生在下肢静脉,最常见的症状是腿部肿胀,通常是一侧腿部比另一侧明显增粗,可能伴有疼痛,尤其在站立或行走时疼痛加剧。皮肤可能会发红、发热,还可能出现浅静脉扩张。

2
严重时导致致命的肺栓塞

图片

更为严重的是,血栓一旦脱落,就会随着血液循环流向肺部,引起肺栓塞。若发生肺栓塞,患者会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急促,胸痛等症状,可伴有咳嗽、咳血,严重时可危及孕产妇生命安全!

3
影响子宫-胎盘循环

图片

血栓还可能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比如导致胎儿生长受限、早产等。

图片

温馨提示

部分血栓形成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这就需要准妈妈们更加警惕,尤其是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高龄、肥胖、有血栓疾病史等,需格外注意。

 

3
妊娠期为什么易患血栓?
图片

血栓形成的三要素包括血液高凝状态、静脉淤积、血管内皮损伤,而这三要素孕产妇统统占齐了。

 

1.血液高凝状态:怀孕后,准妈妈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会增多,抗凝物质的活性相对降低,使得孕妇处于生理性高凝状态。

 

图片

 

2.静脉淤积:虽然妊娠期血容量和总静脉回流量增加,但激素诱导的容量静脉扩张会降低下肢静脉的线性流速,进而导致静脉淤积。 并且,随着妊娠进展,子宫增大后会压迫下腔静脉和髂静脉,进一步加剧静脉容量改变,就像水流缓慢的河道容易淤积泥沙一样,为血栓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图片

 

3.血管内皮损伤:在分娩过程中,尤其是剖宫产手术时,血管壁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此外,孕期一些激素水平的变化也可能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使血管壁的完整性受到破坏,从而容易引发血栓。

 

 

4
如何预防血栓?
1
适当运动

图片

虽然孕期身体有所不便,但也不能一直坐着或躺着,可以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孕期瑜伽等,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液瘀滞。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运动过程中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咨询医生。

2
穿弹力袜

弹力袜可以对腿部施加一定的压力,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建议选择合适尺码和压力等级的医用弹力袜,从怀孕开始就坚持穿戴,尤其是长时间站立或坐着时建议穿上。

3
补充水分

图片

孕期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这能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的几率。要避免饮用含咖啡因或大量糖分的饮料,以白开水为宜。

4
注意饮食

图片

饮食要均衡,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增加腹压。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防止血液中血脂过高。

5
定期产检

图片

产检时,医生会评估血栓形成的风险。如果有高危因素,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一些相关的检查,必要时需要口服阿司匹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等预防治疗。

 

图片
图片

血栓虽可怕,

但也不必太焦虑,

了解相关知识,做好预防,

如有异常请及时就医。

愿每位准妈妈都平安度过孕期,

迎接健康宝宝的诞生!

撰稿 | 幸定相 乔娟

编辑 | 姜佳妮

排版 | 宁宇琪

校对 | 陈唯

审核 | 张华 李丹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